談談中年期心理衛生問題
中年人正值壯年向衰老過渡,而在社會,在家庭中,都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中堅地位,既要承擔工作和事業上的重擔,又要肩負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重任,從而成為負荷最大的人群。加上自身又正從人生的鼎盛向衰老轉變,各種軀體疾病不時侵襲。由于漸感力不從心,而產生的一種大好時光即將流逝的緊迫感,自覺或不自覺的加班加點,致使原來已遭耗損的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中年期復雜而被忽視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改變,也往往會給中年人帶來不可名狀的苦惱。所以中年期的心理衛生問題是相當突出的。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不良心理應激流露、如果過分強烈或持久,極易引起身心疾患。如持續的劣性應激狀態,可導致體內免疫球蛋白減少,免疫細胞和多種酶的生物活性水平降低,體內生理代謝,內分泌機能,神經調節功能也隨之發生紊亂,對很多身心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年期的具體心理衛生問題有:
1.心理壓力沉重,負性情緒增加。中年人不僅要面對各種競爭,處理繁雜的各種信息,還要應付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時時感到心理壓力很大,長年累月地艱辛工作所感到的勞累,逐漸變得固執己見,容易沖動,好發脾氣,動輒訓人,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增加。
2.親情減少、孤獨感加重。長期工作壓力或外出打工、創業、在事業成功的同時,很少顧及家庭,疏忽了夫妻感情的培養,有些出現婚姻危機,對子女的教育機會減少,存在內疚感。有些知識分子的自尊心態,內心深處有壓力也不肯輕易表露,孤獨感逐漸加重,由于工作緊張和沉重的心理壓力,他們無暇與老朋友來往和結交新朋友以進行感情交往,長此以往,導致情感封閉,苦不堪言。
3.心力疲憊,心理承受力下降。中年期容易得的疾病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腫瘤、偏頭痛、失眠癥、神經衰弱、抑郁癥等等。特別在耳聞目睹同事得病后,就會擔心自己每況愈下的健康,產生恐懼和不安。中年人處于新舊交替的前沿地帶,面對日新月異的新變化,會產生一種風云突變、朝不保夕的危機感,變得有點縮手縮腳,優柔寡斷,不少人對自己缺少自信,心理上有一種突然年長10歲的感覺。
那么,中年人如何克服心理問題呢?首先要讓中年人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可能面臨的各種心理衛生問題,做到有備無患。其次要讓中年人掌握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用以克服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
保持中年人心理平衡的方法有:
1.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要和同事融洽相處,要妥善處理好家庭中各成員的關系,還要多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避免孤獨。
2.量力而行。中年人必須恰如其分地評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注意勞逸結合,應特別注意量力而行處理日常事務,工作計劃應留有余地,切莫把目標定得太高,以免長期情緒緊張。
3.奉獻和寬容:奉獻使人不迷戀物質利益,寬容可避免不必要地苛責他人和自責,善于奉獻和寬容的人,往往是受人尊敬的人,也是樂觀的人。
4.富于幽默感。幽默是人對痛苦和煩惱的一種"抵抗劑"。也是改善人際關系的一種"潤滑劑"。幽默,使人輕松,讓人灑脫。學會幽默,即使在焦頭爛額之際,也能獲得點輕松感。
5.科學健身。適當地運動量,可以調節工作,生活的節奏,幫助驅除不良情緒。飲食上注意補充足夠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鐵、鈣等)的攝入,低鈉忌高脂食品,多食牛奶、新鮮蔬菜,防止肥胖,及時治療軀體疾患等等。如果注意了以上各點,,你將輕松、愉悅地渡過中年期。
下面再簡單介紹一下更年期的心理衛生保健。更年期是中年期到老年期的過渡時期,各人更年期的年齡有所不同,一般在50-60歲,人到更年期,便會有將老之感。體力和精力均在走下坡路。此期要注意面對現實,正視現實,進行心理上的調節。要充分認識這是自然規律,應從積極方面去規劃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用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還算可以的體力去努力創造一個"夕陽無限好"的人生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