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駕駛員的心理保健
一位剛過40歲,現有政府部門當行政副職領導的駕駛員某寫信訴說:“唉,人一登上40歲的關口,便會接二連三的出現許多改變,使人應接不暇、招架不住及產生許多困擾。身體變化還可以有補償的辦法,但心理變化的確有些難,聽說心理會影響安全駕駛,請問,我們這種年齡的人如何做好心理保健呢?”
是的,人過40便是跨過了中年的門檻,生理會發生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有三個方面:一是銀絲初現,即生了白頭發。雖然不多,但扯了一根又一根,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二是視力漸弱。中年人看書報把“料”讀成“科”,把“袁”讀成“表”了;三是體形有些變了。過了中年,你青年好動、多余的熱量變成了脂肪,腰圍、臀部加大了。
對上述屬中年的生理變化,來信的陳司機說他還可以對付;頭發白可以到發廊染黑;視力弱可以配眼鏡;身體重可以節食或鍛煉。但對于心理出現的困擾卻不好對付。真的,人到中年既是事業的黃金時期,也是身心負擔最重的時期,集諸多矛盾一身,同時,還面臨著社會義務與角色的轉換。正所謂“人到中年萬事憂”。因此要處理好身心的困擾,就要注意心理健康。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一種心理的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要具有安全感,對外環境能以社會上認可的形式進行適應。對于中年駕駛員心理保健有許多方面的內容,但筆者認為要達到心理保健有許多方面的內容,但筆者認為要達到心理保健起碼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認識:
(1)要“知足常樂”。因為到中年,事業有成,又是單位的骨干力量,社會上又都稱贊中年人是年富力強、創事業的時候,因此,有的人想做這又做那,如有的司機身兼數如:上班為領導開車;下班去炒股票;夜間又去酒店幫工……得到的還榻得到,永不知足,殊不知這樣便會影響到心理上的緊張和過分和腦引起疾病來。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這,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意思是說,粗茶淡飯可充饑,胳膊當枕可酣睡,這就沒有什么快樂的了!不義的功名富貴,對我不過是浮云,過眼即消。通了這一點,你才可獲得人生的最重要的財富---身心健康。
(2)要善等煩惱。中年是個多事之秋,因為你在社會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現在我們的駕駛員有不少地掛上經理、董事長頭銜的人物),所謂“中堅”力量,肩頭的社會責任,工作上的得意與失意,升遷、貶降、成功與失敗都會個你壓力很大,還有家庭的不幸,人事的紛爭,人際間結怨之積慮郁怒等無不引起你的心理波瀾,對于這些煩惱,應以樂觀態度對待,《傳燈記》里記述了這樣一則深寓哲理的故事:坦山和尚和次節小徒外出,見一婦人徘徊河邊待渡,坦山便把那婦人背過河去,路上小徒弟問:“出家人不近女色,師傅為何背那女子?”坦山正色道:“那女子我早忘記了,你怎么還放心上!”老僧坦山一語,令人茅塞頓開。是的,功各利祿、金錢美要盾得透,想得開,由此帶來的種種煩惱,你不妨學學這位老僧“背得起”也“放得下”。
(3)要學會放棄。當孩子叫你“老爸”、妻子喊你“老公”,同事稱你“老陳”,這便是一個信號,它告訴你:別再以為自己什么都行,年齡不饒人啊。人到40,有許多東西該放就放棄了吧,沒有功名就少了些應酬和操勞,,沒有大富大貴就沒有騷擾和懼怕,放棄了地們不等于沒有尊重,放棄了名譽不等于沒有崇拜,放棄了金錢不等于從些貧窮,放棄了競爭不等于沒有付出。人40歲慎重成熟、穩健得體,正是開始散發但慈的好時候,多給別人一點關懷和熱心就是多給別人生命一寸陽光和濁暖,給長者多些孝道,給孩子多些關懷,給同事多些熱心,給朋友多些真誠,這才使自己更快樂。應該說,40歲的人是有能力放棄,也最有力量付出的。從生理的角度來講:人上了40歲年紀,便好像你開的汽車爬上了坡頂一樣,40歲前要有沖勁,過了40歲后保持慣性便可以了。人生的路途并不長,別把未來看擔遙遠,春風得意間轉眼便有失落的煩惱,只有早早先放棄一些才會有個永遠的好心境。你說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