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人性格關注老人心理
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我們不難發現,人一過六旬,性格變化很大,主要的性格特征多可歸納在以下幾種類型中:
恬淡型:此類型的老人不再熱衷于各種人際活動,除了晨練、遛鳥外,多在家抱孫子,侍弄花鳥魚蟲,一副與世無爭的自得之態。
奮發型:此類型的老人希望對社會能再盡一分力,有的參加居委會,調解鄰里糾紛,有的資助貧困學子,有的返鄉植樹造林,還有的則常聚在一起舞文弄墨,搞文藝活動。
嬌弱型:此類型的老人對身體變化十分在意,身體稍有不適就很緊張,終日多愁善感,最怕聽到舊友故鄰辭世的消息,晚輩言詞稍有不慎或照料一粗心,老人便會悶悶不樂。
自衛型:這種人自卑感嚴重,但又好勝心強,不肯承認過失,喜歡倚老賣老,一旦家人不順從就大發雷霆,這種類型的人容易懷疑女婿或兒媳,也容易變成吝惜家財的守財奴。
自責型:此類型的老人容易后悔自責,甚至把兒女、孫輩的過失往自己身上攬,如任其發展下去,有轉變成抑郁癥的可能。
墮落型:此類型的老人較少。我們有時從報紙上讀到某某老革命為人民辛勞了一輩子,到最后卻落得個遭人唾棄的“夕陽黑”的下場,這即是墮落型的老人。他們的思想不但不“頑固”,而且對屬于年輕人的“花花世界”妒羨不已,因財、因色、因子女而終未保住晚節。
上面六種類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大因素:體能的衰退與疾患的增加限制了老年人接觸社會的機會;親朋故友不斷辭世帶來生活上的孤獨、心理上的空虛和死亡的預感;老人的大腦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縮,這自然會影響其高級思維活動及精神狀態;過去歲月中未解決好的矛盾很可能引發老年人無盡的沮喪與悔恨,如以往疏忽了對子女的教育與感情投資等。
為了最大限度地使老人安享晚年,并發揮“夕陽”的光和熱,我們不僅要分析老年人的性格類型和成因,更要對其中一些不良類型性格的矯治多得動腦筋,使老年人擺脫落寞與自卑,充說滿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