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快樂的老人多康健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因為愉快的情緒不僅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能更好地承受生活的壓力,易于實現理想和愿望,還可以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處于最佳的狀態,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不良情緒使人缺乏信心和勇氣,容易氣餒,成為引起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想健康長壽的老人應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有些老人會問,“我身體有病,子女不順心,經濟又有困難,哪里有快樂呢?”其實,快樂要靠自己去認識和尋找。獲得快樂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如讀書為樂心胸闊,書畫為樂長壽多,助人為樂朋友多,知足常樂心態好,苦中求樂能解脫……。
快樂,是一種能夠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的積極情緒。老年人的快樂,主要包括身體的健康,經濟上的滿足,被社會接受,不感到寂寞,覺得自己老有所用。不同的老人需要不同快樂,這個人的快樂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一向活潑、進取的老人,如果保持這種生活模式,他就會感到快樂;一直保持消極、依賴的生活方式的老人,事事不必操心才會使他感到快樂。一般而言,老年人要獲得快樂,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實事求是,以現實的眼光看待自己,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因為一個人如果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不能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也就不會感到快樂。
其次,尋找快樂時,也應調整自己的認識。因為人并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根據個人當時的心情和經驗加上感情色彩來認識事物。有的人處于貧困患難之中仍然不改其樂,但有的人處于優裕的環境仍郁郁寡歡就是這個道理。正所謂心境開朗,眼前就會一片明亮;經常知足,就會感到幸福長在;不計較名利,就會感到一切如意……人難免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面對現實能積極想辦法去適應,就一樣會得到快樂;如果一味憂郁和悲傷,只能收獲痛苦,甚至毀滅自己??鞓罚瑢儆谀切┥朴诮邮芎瓦m應不可避免的困境,善于解脫并會苦中求樂的人。
再有,不要懊惱過去和擔憂未來。有的老人認為自己過去幾十年辛辛苦苦,懷才不遇,一事無成,現在人老了,一切都完了,于是悲觀失望,整天苦惱,虛度時日。其實,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發愁、懊惱也沒有用,只能損害自己的身心。只有心平氣和地分析、思考,從中得出教訓,教育后人,才是英明之舉。也有的老人對未來憂心忡忡,擔心一旦動不了時無人照顧,臥床不起給人增加負擔。殊不知誰也不能預料未來,整天幻想只能給生活增加煩惱和負擔。
還有,過好每一天。即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會、家庭和促進身心健康的活動,有目的的安排生活。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情況作不同的安排,讓每天都過得有意義。如一位教授退休后繼續從事業務工作,既充實了生活,又獲得了成績;一位老人退休后對繪畫著了迷,還經常得個獎回家;一位老人學會了跳舞,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年輕了好幾歲;還有位老人邊看書邊寫作,真是忙中有樂;有的老人愛做家務,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有做得一手好菜,博得孩子們的尊重和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