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耐人尋味的現象。就是,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老年人———這里是指那些確鑿無疑的中老年人———他們的心理年齡,比之他們的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比如,大多數中年人的心理年齡,始終優美且優雅地滯留在他們的青年時代。同樣,相當多的老年人的心理年齡,也一直“頑固”而自信地停留在中年時期。那么,他們的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究竟相差多少呢?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年齡段界定在20~30年的話,即20~40為青年,40~60為中年,61以上為老年。那么,這一心理年齡段的最低“歲差”,則為20年。就是說,一個60歲的老年人,他的心理年齡在40歲左右。一個40歲的中年人,他的心理年齡在20歲左右———這是何等令人震驚的事情啊。最為奇妙的是,這種“歲差”現象,并非是這些中老年人忘記或者無視他們的實際年齡,故作年輕狀,而是他們內在的這種心理年齡,不自覺地、神奇地支配著他們的審美、判斷和個人行為。一句話,這種心理年齡是他們靈魂中的一個大真實。從這個現象上看,或許,當今人類的壽命及年齡段的劃分,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相反,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在生命學的意義上,更加科學,更加真實,也更富有前瞻性。即便是放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去掂量,它對人類的進步與生命質量的提升,同樣具有非凡的積極意義。遺憾的是,心理年齡的現象一直沒引起社科界的足夠重視與研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一些被年輕人稱之為“老爸”或“老媽”的人,他們很愛打扮、很活潑、很青春。如果有人猛地問及他們的年齡時,他們常常會將自己的年齡說錯,比如,把60說成50,把50說成40———這絕對不是一種有意的謊言,一種不自然的遮掩,而是一種心理真實。相反,如果你想讓他們回答自己的實際年齡,他們的反應常常有一兩秒鐘的遲疑,然后,再告訴你他們自己的實際年齡。一般人都把這種現象理解為當事人的羞澀,其實是錯誤的。
實際上,中老年人只要進入“中”或“老”的實際年齡后,便同時進入了和自己的心理年齡糾纏不清的時代。表現之一,他們常常在一些忘情的場合像年輕人一樣,放聲高歌,翩翩起舞,像一些年輕人一樣,喜歡遠足,喜歡集會,喜歡照相,喜歡時髦的發型、服裝、手表、運動裝等等,甚至,在他們的心中仍然燃燒著愛情之火。因此,如果我們看到哪個老年人再婚或者再戀,不要以為他們是年齡的叛逆者,而是,他始終活得很年輕。
我注意到,一個充滿朝氣的時代,也是年輕的心理年齡蓬勃漫延的時代。心理年齡繁花似錦的時代,恰恰是這個時代的生活品質提高的有力證明。很顯然,開明、富庶、和諧的社會,對心理年齡是有著巨大的催生與滋養作用的。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反而多了10歲以上,未老先衰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從養生的角度上看,這種和諧社會所催生的、
[1]
下一篇:老年心理保健十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要多從精神上關心老年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