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萬物復蘇,春暖花開之際,既是希望之際,又是容易發生“心病”導致自殺的高發期。
心理專家提醒大家確保心理健康,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自殺在瞬間產生基礎卻在長期積累
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我國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人。在抑郁癥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殺傾向。
自殺行為發生是在瞬間,但其行為產生的基礎往往是長期積累而成的。面對同樣的挫折、困難,有人能應付自如,有人卻走上自殺道路,這與個人的心理素質特別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關。
青少年和婦女是高危人群
兩類人群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一類是應對挫折的“心理抗壓能力”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對于各類挑戰和壓力還不能充分適應,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擾;第二類是處于更年期的婦女,由于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導致焦慮、抑郁等不舒服的身體反應。
自殺的主要內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遺傳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絕大多數大學生正處于生物醫學所劃定的“青春期危機”時期,各種激素大量分泌,對心理狀態也產生巨大影響。導致心理不平衡、沖動性高亢,容易發生自殺行為。其次,是遺傳因素。人體大腦中的血管緊張素不足,則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為。而血管緊張素是由某種基因直接產生的。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殺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癥和精神分裂。“如有抑郁傾向的人應多進行體育運動,可培養多種愛好取向,培養積極人生價值觀。另外,有精神疾病患者,盡快到專業醫院就診,藥物治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專家說。
網友支招
方法一:踏青法
將自己盡情地放進大自然的懷抱里,可強烈的感覺到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
方法二:宣泄法
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如果實在忍受不了可以找朋友出來宣泄。
方法三:自脫法
經常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和文體活動,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交流情感。
方法四:松弛法
若心情不好或有想自殺的念頭時,迅速離開現場,作深呼吸運動,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訓練,摒除腦海中的一切雜念。
方法五:分散法
當有要自殺的念頭時可以做點其他的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有效避免自殺。
下一篇:心里自殺,離我們有多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抑郁癥患者出現自殺的原因是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