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曾經有份研究人類學的課題報告稱,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當中,在某個特定時刻都曾或多或少地產生到過的念頭,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能對這個意識很好地進行自我處理而已。也幸好人類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調理好自己的心態,我們才能不因自身先天的自殺基因而走向毀滅。
自殺基因困擾大學生
盡管只是極少數的個例,但當每個自殺特別是大學生自殺的案例擺在我們面前時,讀起來仍然讓我們感到觸目驚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據說去年在四川地區的高校里,就有將近10名大學生自殺成功。而更早在1999年,北京師范大學紀宏教授在1378名大學新生中做過的一份調查結果就顯示說,偶爾有自殺想法的學生占調查總人數的25%,經常有此想法的占7%。
最新數字來自成都某高校對2004級研究生的自殺傾向問卷調查。在該校訪問的1560名研究生中,有1人表現出嚴重的自殺傾向,同時有9人存在中度自殺傾向。
如果我們以紀宏教授的統計數據進行初略的估算,那么從某種意義上講,將約有三成的大學生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如果把這個數字和四川在校的50多萬大學生人數相乘,我們多半會嚇出一身冷汗。而即使以成都某高校對2004級研究生的自殺傾向問卷結果進行計算,那么絕對數字仍然不可輕視。
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居然會如此相對容易地選擇自殺,簡直讓人不可思議。一般人也許會想,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社會財富極大地豐富,現在的大學生可以說是蜜罐里泡大的,想啥干啥,要啥有啥。根據TOM網的一項調查我們也發現,的確有很多人都想不通:大學生為什么會選擇自殺,大學生憑什么應該選擇自殺?
“活著還是死去,這是個問題。”這個古老命題是什么時候開始糾纏我們大學生的,我們不得而知。
大學生拒絕生活
身材窈窕、容貌嬌好、成績優異的女孩琳子(化名)目前正就讀于四川某重點大學。在一般人眼中,她也許早該心滿意足,幸福無比了吧?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這一切在她心中全都索然無味,平淡無奇。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采訪前,她已經多次找到學校的心理老師坦白說,自己對現在的一切都不感興趣。如果不是看見父母為自己操碎了心,她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
琳子上中學時是班上前兩名,可是無論她怎么努力,總是超不過那個第一名。但就為了爭這個第一,琳子的母親經常教育她,“你為什么就超不過他呢?”高二時,終于承受不下這份心理壓力的琳子患上了精神,在治療了一個月。出院后琳子告訴母親,自己不想考大學了。如雷轟頂的母親生勸死勸,最后保證“考不上大學也不責怪她……”,琳子這才披掛上陣,畢竟是學校的尖子生,最后琳子沒費什么勁兒就考上了重點大學。
上大學后,琳子的問題接踵而至,失眠、不想讀書。琳子總說自己的生活壓力大,老是感覺到很累,也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女同學找她玩,她也不給人交打交道。成打的男生追她,她一概拒絕,理由是自己進過“精神病院”。然而,這一切的不順心都不妨礙她因成績優秀年年拿獎學金。今年大四的她獲得了學校保送研究生的機會,但出人意料的是她拒絕了。她對記者說,自己再也不想讀書了。只要今后能夠掙點錢,夠養活自己就行了。
下一篇:·都市三大人群容易自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九成自殺者有心理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