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自殺是人的自我行為,這種行為會對社會造成很壞的影響。不僅是心理專家對自殺進行過專門的調查分析,就連醫學專家也做過調研。可見人們對自殺這種行為十分重視,下面是有關自殺的醫學分析,還有自殺的處理原則。
三分之二的憂郁癥患者有自殺的意念,而大約百分之十的憂郁癥病患會自殺成功。一旦憂郁到一個程度,對“死”這意念,會想得愈來愈多。再進一步就會想到自殺,及自殺的方法。但是最嚴重的憂郁癥患者反而沒有意志力及體力來實施自殺的計畫,卻是意志力及體力恢復到一個程度後,才把自殺計畫實行,這個我們稱為“不合常理的自殺”。
約有叁分之一的大眾在一生中曾有過自殺的意念,女性比較容易有自殺企圖,而男性則較容易自殺,成功高齡男性的自殺率最高;就臺灣地區而言,自殺方法以吊死、勒死及窒息占最多,服毒居次;超過90%以上自殺成功者在死亡時有精神疾病診斷,特別是憂郁癥、酒癮、藥癮、情感性精神疾病及精神分裂癥等.身體疾病以及其他如鰥寡、獨居、經濟困難或無業、生活困境等因子會增加自殺危險性。
多數憂郁自殺的人在事前多會發出一些“求救”的訊息,若周遭親友多加注意很可能就可以防止悲劇的發生。自殺的生理病因 除社會學或心理學觀點來解釋人為何會采取自殺的行動。事實上,自殺也會受一些生理因素的影響。自殺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自殺的評估 精神科醫師在診查憂郁癥病患時,都會問到自殺方面的問題,家屬常常會不高興,當場抗議說我們在提示病患自殺。
另外,若個案有憂郁癥、焦慮、酒癮、過去自殺病史及家族史等,需考慮短期內的自殺可能性會提高。 自殺處理原則 如果經過評估,發現個案的自殺危險性相當高,應盡量協助其住院接受治療,在等待住院期間需有人隨時陪伴個案以防不測,必要時需強迫拒絕治療的個案就醫。
若個案的自殺危險性高但不致於相當急迫,首先應嘗試讓與個案較親近的親友接觸,提醒親友要提高警覺并采取共同面對問題的方式與之接觸;其次,設法了解個案可能使用的自殺方式并盡可能令其無法取得自殺工具;同時,通知個案的輔導人員,輔導人員會盡量多與之保持連系并表達協助的意愿,透過此點,有時能有效降低個案的自殺意念。
自殺這種極端的行為大家應該共同抵制,看過以上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夠更理性的去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在生活中培養好的習慣,好的興趣,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其次自殺并不可怕,我們碰到有自殺傾向的人也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
下一篇:農村婦女自殺的三個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殺者四種共同心理特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