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一名、兩義、三態
分類: 最新資訊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21
閱讀 :232
全文長 1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 分鐘作者:王漢明 湖北省通城縣教學研究室校長是學校行走的 “文化符號”,校長的名字只有一個,就是“校長”,但它有兩重含義: 一是校長是生長 (zhǎng )在校園的人,它指向校長成長的土壤;二是校長是長( cháng )時間泡在學校的人,它指向校長責任的堅守。校長一天的三個時空:一是要到校園的各個區域、各個角落去轉一轉,學校運行怎樣?二是要到課堂上去坐一坐,現場感受一下師生教學狀態如何?三是要到辦公室靜靜的想一想,如何施策,怎樣出招?為此,他外顯的職業樣態應是如下“三態”:一、教室里的聽觀之態蘇霍姆林斯基說:“多年的經驗使我深信,盡管校長有各種各樣的工作,但應當把聽課和分析課擺在首要的地位。我給自己作出一條規定:一天內必須聽兩節課。否則,我就會認為這一天我在學校里什么事也沒有做。”校長的主業是領導課程教學,如果不能置于教學現場,親自掌握來自教學一線的真實情況,就不可能有正確的引領和科學的調控。校長落坐教室聽課、觀課,標示傳遞的是“教學至上”的工作主向,掌握獲取的是領導課程教學的話語權,放大凸顯的是“主業為重”的角色回歸。二、校園里的行走之態行走在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是校長必修的另一半功課。這種行走,或聽或觀,或摸或感,或品或賞。在這種看、聽、聞、摸、問的行走中,對學校管理觸角延伸到的每一個端點,都有較為真切的了解。諸如飯菜香不香、設施齊不齊、環境美不美、管理實不實、氛圍濃不濃、狀態佳不佳、效率高不高、措施實不實、安全防線牢不牢、課程落實全不全等等,都能在這種責任在肩、情懷于心的移步即景中收入眼中與心底。三、辦公室的學思之態置于案前或學或思,是校長自覺自省、日趨精進的最好修煉方式。通過學習廣聽聞、開眼界,接收新信息,掌握新動態,提高認知層次,豐富思想底蘊,提升思維品質。在這種學思之態中,校長要不時的通過三個追問來挖掘辦學的潛力,來激發辦學的活力,來催生辦學的動力——假如我是學生,我愿意在我供職的這所學校讀書嗎?假如我是教師,我愿意在我供職的這所學校工作嗎?假如我是家長,我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供職的這所學校上學嗎?以“思”求解,以“思”圖強,以“思”去浮躁盲動,以“思”防臆斷孤行。內部運轉是否協調,外部關系是否融洽,堵點、痛點在哪里,掣肘內耗在哪里,動能如何激發、資源如何整合,校園生活是否與師生內心需求相匹配,課程構架是否與育人體系相吻合等等,都會在校長纏夾于心,縈繞于腦的思緒中形成最初的胚胎和雛形。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往期精彩 作者丨王漢明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