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華先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從何時起就這樣成為一個忙碌者的。
原先他是個喜愛田園牧歌風格的人,向往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可是身處于要求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他以往的生活節奏和方式不得不有所改變。他不得不在早上起床后快速處理家務,上班途中加快步伐,工作時要保持高效率高質量,下班后又得急著趕回家干家務。還有為了應付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科學文化知道,收集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也是華先生必須要做的事。另外身為父親他還要輔導兒子的功課,有時他為了掙錢在工余又去兼職打工,干“第二”、甚至“第三”職業。
起先他常想的一個問題是:“我這樣忙碌究竟是為了什么?值不值得?”第一問的答案很快就找到了--為了家庭和事業。于是,第二問的答案也就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了--當然值得。這樣,他就不再多讓這些問題困擾自己,而是用更努力地工作來充實自己,讓自己不再想這些“無聊”問題。
漸漸地華先生發現自己被疲勞感糾纏住了。最初是輕微的疲勞,休息一下就能恢復,但后來就沒那么容易對付了。在通常情況下,他發現自己盡管白天容易產生疲乏感,可夜間睡眠卻不是十分好,有輕微的失眠,早上也醒得很早。他起先用一些補品補劑,比如服食西洋參、蜂皇漿等,希望使白天精力充沛、精神抖擻。起先,似乎有點效果,但很快就沒什么用了。人又回到有點萎蘼不振的狀態之中。他猜想自己每天工作的時間太長了,工作太累了,于是辭去了兼職工作,提早上床睡覺,但效果依然不太大。有時刻意休息很長時間,睡得時間很充足,可一起床仍覺得疲勞。華先生感到心里十分不踏實,終于找到了個有空的夜晚走進了心理咨詢室。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社會中競爭進取觀念的加強,使人們的工作節奏、工作負擔、生活內容都發生著變化,這些變化又進一步會導致人們時間觀念、行動速度、人際關系狀況的改變。有些人甚至會覺得自己一下子陷進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一時不知道如何去調整自己,適應環境了。在這種狀況下,個體將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據西方國家統計,在所有的求診病人中,因心理壓力而致病的約占71%;占總人口15%-30%的人患心理壓力病而住院,壓力病所占床位比軀體病和外傷者還要多;有80%-90%的工傷事故是與不能解脫的心理壓力有關。而根據我國某地的一次調查表明,在30-50歲的職工中,約有20%的人患有心理緊張導致的神經能癥。
下一篇:友情會使傷口愈合加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焦慮癥案例及診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