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魂不附體”現象
現象實例
《紅樓夢》里寫道:“鳳姐嚇得魂不附體,不覺大聲地‘咳’了一聲,卻是一只大狗。”在一些地區,當小孩受到驚嚇時,便點燃一堆火,拿著孩子的衣服,邊烤邊為孩子“喊魂”。人真的有靈魂附體嗎?心理一靈魂有道理嗎?
心理點評
“魂不附體”用來形容人的恐懼萬分的心理狀態,從語文角度看,其合理性是毫無疑義的,但從科學角度分析,就不同了。若說心理即靈魂,人受驚嚇即靈魂一心理真會離開身體而使人變成失去知覺的空架子,這就是對心理現象科學性的否定了。在遠古時代,由于生產力、科學水平低及種種條件限制,人們無法理解自己身體的結構和機能,對自身的知覺、思維、喜、怒、睡眠、覺醒和夢等生理、心理現象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有一個靈魂在主宰人的這些活動:靈魂附體時,人就有思想意識;靈魂暫離開身體時,人就睡眠;人死時靈魂永遠離開人體。這種認識,實際上成為長久以來存在著關于人死變鬼,人間有鬼神的迷信的根源。古代希臘、羅馬以及歐洲中世紀的哲學家都以靈魂為研究的對象,盡管他們對靈魂各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來說,他們都把靈魂看做一個超自然的實體,它能主宰身體的一切活動,這就是所謂的“靈魂說”。它是與科學的心理相違背的。只有把具體而客觀的行為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才能清除心理學神秘和思辨的氛圍。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是腦的機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而不是靈魂附體。
[1]
下一篇:心理醫生:從吃飯看人“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職業白領你累了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