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小,自制力弱,如果我不好好管著他,萬一走了偏路怎么辦?”現在,大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儼然成了家中的“重點保護對象”,“不能做這個,不能走那邊,不然就……”家長們的嚴格管教不知不覺成了孩子們“叛逆”的緣由。家長該不該嚴管,到底該如何嚴管才能奏效?
“好寶貝”突變“問題少年”
今年16歲的小天(化名)是陳先生的獨生女,從小就是家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女兒長大以后有所建樹,陳先生夫婦對小天的管教十分嚴格:從上小學開始,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背英語,六點跑步,七點吃早餐、上學,放學回家不得晚歸15分鐘,中午飯后讀半個小時英語才能午休,晚飯后還有家教準時到家輔導。除此之外,小天平時不得亂交朋友,與朋友出去玩不得晚于十點回家,不得進入KTV、棋牌室等娛樂場所,不得上網玩游戲,外出游玩必須有家長陪同,平時花銷必須如實上報……如果有違反“家規”情況,輕則父母輪流“教育”,重則“棍棒相加”。父母如此煞費苦心,小天也不負眾望,不僅品學兼優,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禮,十分謙和,是陳先生夫婦引以為傲的“好寶貝”,逢人便稱“孩子就要好好管”。
好景不長,步入高中后,“好寶貝”小天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逃課、出沒網吧、結交“不良青年”,不僅將校服偷偷改裝成了小腳褲,耳朵上也莫名多出幾個小洞,面對小天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陳先生夫婦開始著急,屢勸不改后,他們使出了“加壓政策”,給小天下了“四不準”令:不準看電視、不準上網、不準出去玩、不準看多余的課外書。小天平時喜歡看武打小說的愛好也被父母封殺。
父母的行為讓小天感到很是疲倦與不滿,面對高壓政策的父母,小天雖然無法直接反抗,但總會冒出這樣那樣的“不聽話”,以此來對抗父母,對此,陳先生覺得束手無策。
嚴管使孩子叛逆“升級”
海南天涯學應用研究所培訓總監云松分析道,陳先生夫婦對小天的嚴格管制是導致小天“不聽話”的重要因素。16歲正是青少年的叛逆期,在很多方面都渴望獨立,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小時候沒有去嘗試并非真的不想去做,而是因為父母管得太緊,自己處在“弱勢”沒有足夠的能力與父母 1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