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飽受抑郁、焦慮困擾的男孩
分類: 案例分析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5
閱讀 :342
1 兩年前,他的父親不幸因心臟病辭世,悲傷、孤獨的他被迫離開了唯一的求學之地——某職業高中。從此輟學在家,在悲傷、郁悶中度日。
今年七月,在堂姐的婚禮上,因自己的一點小失誤,被一位在家族中頗有威望的叔父當眾責罵了一頓,當時認為:一個沒有父親的人讓人家隨便責罵,感覺“沒有人再管﹙愛﹚我了”,感覺腦子翁的一下就發懞了,從堂姐家里沖了出去,跑了很遠很遠。
從此背上了很強的自卑感,經常發呆,感覺自己很可憐,不愿見人,也不想與人說話。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有一次問母親吃什么飯,能連問四次,自己毫無感覺。只覺得腦子里在不停的想一些事情,想控制又控制不了,感覺腦子象要爆炸似的。有了嚴重的失眠癥、健忘癥,甚至有時還有的念頭。
平時,總能聽到一種令人厭煩的聲音,感覺有人在背后議論自己,指責自己“忘恩負義”,從而非常的痛苦、焦慮。后來,這種敵對情緒毫無根據地指向了鄰居,總感覺是鄰居毀了自己的一生,欠我們家很多,從而產生了一種仇恨。有時在院子里指著鄰居家罵,要和人家拼命。
可據他母親說,這些都是毫無道理的,鄰居是一對年老夫婦,與他們家無任何糾紛。以上這些主要由其母親敘述,他本人則顯得言語有些障礙。
量表測試結果:抑郁分4.15,焦慮3.16,強迫性3.40,敵對3.17。經初步診斷,這是一個因生活中的創傷事件引起的抑郁性神經癥患者,且伴有較嚴重的妄想和幻覺。
治療的目標:一是,運用治療技術進行合理的疏導,使壓抑于潛意識里的抑郁情節回到現意識,并逐步加以排解;二是,幫助其建立起一種自信心和責任感;三是,認知領悟,如何正確面對“死亡”或親人的亡故。
首次治療中,通過真誠的接納、同理,雙方溝通順利,治療者作如下的分析:父親的病逝使其遭受了從未有過的打擊,他的精神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擊垮了,進入了悲傷、孤獨、自憐的境地,且這一情感被慢慢壓抑了下來。這種情感本可以因時過境遷而淡化的,叔父的當眾喝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