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適當冒險,培育勇敢精神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6-27
閱讀 :397
大家也許還知道下面兩件真實的事情: 在湖南常德,曾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但是,9歲的兒子朱志斌,由于受到一個大人的恐嚇,竟嚇出了“兒童精神分裂癥”,診治20多年不愈。如今,朱志斌已經30歲了,身高1.80米。他瘋瘋癲癲、砸東西、打人,甚至要持刀行兇。父母無可奈何,只好將兒子用鐵鏈鎖起來。一個溫馨的家庭就這樣毀掉了。對于朱志斌來說,不要談成功,就連起碼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 在某大學宿舍內,發生了同室3個女在學生均被同一歹凌辱悲劇。其實,那個歹徒只不過手持一把改錐,3個女大學生如果稍微勇敢一點,便會免遭不幸。可是,因為恐懼和懦弱,竟在顫抖中逐一遭受凌辱…… 這兩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缺乏了勇敢精神,不僅難以創業和創造,而且隨之而來的將是人生悲劇! 那么,獨生子女們是否具備勇敢精神呢? 1996年,全國少工委、中國少年報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聯合調查組,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在“你的主要缺點”一項調查中,16350名小學生有31.2%的人選擇了“膽小”這一缺點,百分比占據26項據點的第一位。5560名中學生有28.2%的人選擇了“膽小”這一缺點,百分比占據27項缺點的第三位。在“你的主要優點”一項調查中,“勇敢”這一優點排在26項優點的倒數第五位(中學生)和倒數第三位(小學生)。膽小,成了當代兒童突出的道德缺陷之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們缺乏勇敢精神,究其深層的原因,多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過多的愛,使孩子在過度保護中長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不僅難以具備勇敢精神,甚至連起碼的自立能力都不具備。 一些家長或許會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能考上好學校,將來就能獲得工作,這和勇敢精神有什么關系?是的,從表面上看來,勇敢精神和成功沒有太多必然的聯系,但實際上,當今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要想把握機會,迎接挑戰,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必須遠離膽小、懦弱等不良的素質。 勇敢是和冒險緊密相聯的。要具備勇敢精神,就要善于冒險、敢于冒險,敢于搏擊新領域,敢于領風氣之先。只有在不斷的冒險中,我們才能獲得像金子一樣寶貴的優良品質---勇敢。事實上,無論是創業還是創新,要想在新世紀里生存,首先必須具備的就是勇敢的冒險精神。這種精神對于一個想創業、想獲得成功的人來說,是必備的素質。據統計,美國華爾街證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經紀人,往往不是學金融畢業的,而是那些曾經做過運動員的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原來,曾經從事過各種運動的人,不僅有著強壯的體魄,能夠應付高強度的體力支出,而且在素質上得天獨厚,反應迅敏,自信而有魄力,敢于做決斷,具備冒險精神。 因此,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有一定的勇敢精神,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記得有這樣一段名言:“你若失去了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掉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可見,勇敢精神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那么,家長怎樣做才能培養子女的勇敢精神呢?最主要的是給孩子適當冒險的機會。因為這種教育不能靠口頭說教,而需將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鍛煉和考驗。只有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此,專家有兩條建議: 放手:我們的家長常常是對孩子放手較少,總希望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庇護下,認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長大,才能在一個合理而安全的環境里成長為有用的人。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如果家長能夠大膽放手,多讓孩子去體驗,去鍛煉,去實踐,孩子的能力就能夠得到增長,并更加愿意去嘗試,去探索。反之,如果家長老是不敢放開緊握著孩子的手,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膽怯、內向,從而無法嘗試新事物。 鼓勵:要冒險就有可能遇到困難、危險、失敗,這些自然是家長們不愿意看到的東西,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某些冒險做法而責備他們,訓斥他們,孩子就漸漸地變得不敢去探索。也許孩子的一些行為看起來有些單純、簡單,甚至有些“愚蠢”,這些都沒關系,只要家長經常給孩子鼓勵,多贊揚他們的行為,就能使孩子得到鼓舞,并逐漸增加冒險精神。 時代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它需要人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駕馭生活,以冒險的精神去探索生活。這就對人類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每一現代父母提出了要求。你具有積極的心態嗎?您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嗎?您有勇敢的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嗎?家長朋友,教育孩子先從教育自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