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順利度過“反抗期”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25
閱讀 :368
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人生有兩個關鍵時期:一是三四歲幼兒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至15歲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這又是人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的心理狀態發展如何,往往會影響到人性格的形成和健康發展。因此,幫助孩子度過這兩個時期就顯得極為重要。
尊重孩子,讓孩子選擇。
處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有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些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這時,你可以把自已所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他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孩子在你規定的范圍內行使了自主權,既讓他表現了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順從你的建議,雙方皆大歡喜。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執意反抗,你就必須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例如:給他心愛的玩具或卡通,待其情緒好轉時再與他溝通。不要非強迫他順從你不可,更不要威脅他或利誘他。巧搭梯子,讓孩子自然下臺。孩子有時是為了逞能而耍犟,這時,你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如果因故考試成績一落千丈,你不能對他嘲笑諷刺,否則會適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不歸路”。
多給孩子一些愛。
一些心理學家強調,要使孩子服從不反抗,就必須給他們多一點愛、關懷與了解。事實上,反抗的行為幾乎經常發生在每一個家庭,然而,一個苛求、缺乏愛的家庭似乎更易養成孩子叛逆的心態。忽視缺點,贊揚優點。假如您希望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再發生,您就得狠下心來,忽視一切的錯誤行為。除了忽視他的錯誤行為外,您還得去夸贊他一些良好的表現。贊揚本身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對孩子而言,它已代表了你對他的愛、關懷與注意,以后他會樂于服從的。父母切記,處罰絕不是辦法,因為這會阻止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的機會。
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高興的情緒。
有時孩子玩得正高興的時候,父母突然打斷并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這會引起孩子反抗的導火線,甚至還會發展到與父母對抗。近來報刊上不時披露的青少年高家出走,不少就是孩子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對抗而采取的極端之舉。兩代人應當相互尊重各自的秘密,并將此視為尊重他人人格尊嚴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權利,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當然,父母負有監護人的責任,但這種監護是監督與保護之責,是以尊重為前提的。父母的權力在于通過自己的教育影響,使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秘密并從容、恰當地處置。如此正確對待、巧妙實施,可以幫助孩子健康、自信地渡過人生的兩段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