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與小孩的成長、成才確實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孩不同的成長階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小孩在13歲以前的性格形成、學習興趣、基礎知識等方面尤其重要。小孩越小,家長的影響越大,當小孩子逐漸長大,能認識社會,獨立生活時,則受到父母的影響就逐漸減小。
對此,談談在生活中是如何培養教育孩子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給所有孩子的家長提供一點參考,但愿每一個小孩都能生活得快樂、幸福、成才。
一、我們的教育心得:
1。言傳身教第一位
打從小孩能識別父母的語言起,父母是小孩接觸最多的人,第一句話“媽媽”就是因為其媽媽與小孩接觸得最多,所以,我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如不說臟話、不吵架、不打架,盡量不發脾氣,使得小孩子個性隨和,開朗,感覺到父母的溫暖。同時在孩子面前盡量表現出活力、高興、關心他人,大度等,使小孩也學會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漸漸地,她就能慢慢學會了解及理解別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如女兒住校,其實她心里是不愿意的,但她卻說,媽媽忙,爸爸也沒空,所以她愿意住校,當她說出自己的理解時,作父母的都會聽得想流淚!哪個孩子不希望能躺在父母溫暖的懷里呢。
2。給小孩講話要守信用,千萬不要信口開河
不論是買東西還是給予獎勵或要回家陪她玩,言出必行,如果失約,要給她說明原因,道歉,這樣才會讓小孩能清楚知道無論是大人小孩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要誠信,記得有一次,她爸因答應周日回家,結果未回,雖然已給我講了,但未轉告給小孩,但她記得很清楚,于是打電話來說爸爸不講信用,要給她道歉,說對不起,雖然是小事,但大人要做好表率作用。而且處事要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才能使小孩有一顆公平公正的心,因此,做好言傳身教,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善良、誠信、文明禮貌、熱愛學習等優良品格。
3。盡量滿足小孩的好奇心
國內外有大量資料表明,小孩3-8歲是大量吸收各種知識的最佳階段。因此,每一個小孩都喜歡學習,表現在看見什么東西都問若干個為什么。作為家長,是小孩的第二老師,能馬上回答的要立即回答,不能回答的即使查資料也要告訴他。這樣就可以養成孩子愛學習的習慣和快速增長知識,如女兒對不認識的字或詞非常感興趣,只要她沒見過的,都會問讀什么,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們就很耐心的告訴她,甚至是由此而牽連的相關意思也告訴她,所以她未讀一年級就能認許多字,現在看故事書和報紙都能看懂。可能有的家長往往會認為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那么多,其實在這個階段,小孩是最能吸收知識的年齡。
4。培養小孩的獨立生活能力
中國小孩子長大后常常是嬌生慣養,或者說高分低能。例如,我以前的同事是一名計算機軟件博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是非常差,分析原因就是其家庭雙親都是教授,從小就是灌輸其讀書,其它事一概不要他去做,結果是使得怎樣坐車,怎樣購物都搞不清,而現在所有獨生子女的家庭普遍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父母要能認識到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人,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后就會減少大人的操心,也減少孩子的生活壓力。如小孩上全托學校,自己整理書包、房間等,多讓小孩自己動手玩玩具、放電視、甚至是玩高檔電器,即使壞了也不要打孩子,當然要讓他知道正確的操作方法,這些都可以鍛煉小孩的獨立性。
5。鼓勵與尊重小孩
如有的小孩在幼兒園成績不好,家長就要求老師想辦法多灌輸知識給小孩,或會認為學校沒有教好孩子,幼兒園是小孩的樂園,是為學前打基礎的,不是學知識的地方,快樂的童年是小孩的權利。所以胡舒雯在讀幼兒園時我們家長就從來不關心她的成績,只是教她一些與人相處的道理,當然也根據她的興趣教一些字,至于能否記住則不作要求。國外的小學教育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如小孩子的考試成績就從來不公布成績榜,成績只有學生自己和家長知道,不會因為有的小孩自尊心強,但又老是排在他人之后而帶來負面影響。還有要常常鼓勵小孩,因為大人的鼓勵對小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大家都有過小時候的深刻記憶,當我們成績不好或給老師當眾批評時,心里是非常的難受,而且心里也在想本來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一時不小心,如果此時教師或家長的言語刻薄,就一定會傷害到小孩的自尊心。多多鼓勵,就會帶來良性循環,小孩就會越來越喜歡學習,而老師和家長就會越來越省心。記得有次舒雯數學考83分,她覺得不好,還挺難過的,我們只是告訴她說:你一定行的,這次不好下次再來過之類的話,不會去責備她或罵她,而現在她會很高興的告訴我們說她可以考97分,98分,然后就分析她是哪道題沒做好而扣了分,并且還很有信心的說以后要考100分。
下一篇:培養孩子積極情緒的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打破孩子的沉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