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你是被老師趕走的!”近日,李女士送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小許到學校時,兒子以前的同班同學不經意的一句話,再一次刺痛了她的心。李女士說,兒子在被老師沒收紅領巾、撤掉小組長后,她讓兒子轉到其他班,沒想到陰影仍未散去。
事件
小孩轉班同學說“是被老師趕走的”
李女士的兒子小許是市區某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比較懂事,成績也較好。
據李女士稱,今年初,一天小許放學回家,一路上垂頭喪氣。父親發現他沒有戴紅領巾,小許回答說不見了。在追問之下,小許才告訴父母他的紅領巾被老師扯走沒收了。事后,李女士匿名向校方反映了此事。“聽說當時只有兩個學生被沒收了紅領巾,估計班主任知道是我投訴的。”
今年2月開學后,小許告訴母親,老師不再讓他做語文科代表和小組長。“兒子本來性格挺活潑,可是這件事發生后,他開始變得抑郁了,在學校也害怕看見老師。”經過一番周折,李女士為孩子辦理了轉班。但上月底,李女士送小許上學時,在校門口碰到兒子以前班上的一位女同學,那名女生見到小許就說:“小許,你是被老師趕走的。”李女士猜測,是原來的班主任將兒子作為反面教材在班上說了類似的話,學生才會這樣認為,同學的話語會給兒子帶來心理陰影。
學校
否認老師趕走學生轉班是家長強烈要求
針對此事,記者聯系了小許所在學校的德育處有關負責人黃先生。黃先生稱,李女士確實曾向學校反映過此事,學校也找過其班主任談話,但班主任否認在課堂上說過小許是被她趕走的話語。“她只是曾說過如果不好好學習就轉到其他班去,并沒有指名道姓將小許作為反面教材。學校找了班上一些學生進行了調查,學生也證實班主任沒有說過小許是被趕走的。”小許轉班是因當時家長要求比較強烈,所以校方才同意了。
調查
校園“冷暴力”并非個案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學校體罰學生的行為確實少了,但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一些老師采取了“冷暴力”方式。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我們學校也存在,個別老師在教育學生時方式太簡單,無意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惠城區一農村小學教導主任說,這種情況在農村中小學更為普遍,特別是對一些“問題學生”,部分老師對其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甚至用言語辱罵。
“他老是覺得自己是個壞學生,索性破罐子破摔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說,他的孩子學習成績較差又調皮,經常遭遇“冷暴力”,雖然被迫轉學但情況未見好轉。
專家
“冷暴力”或導致學生自閉
“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傷害的是孩子的整個心靈。”惠州學院思政部書記、心理學副教授饒淑園認為,“冷暴力”和體罰相比,殺傷力更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向師性比較強,在這個成長階段,老師的言行對他們的影響比父母還大。
她說,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取決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尤其是孩子。他們甚至覺得,家長對自己好不好不重要,卻很注重老師對他們的態度。老師的“冷暴力”輕則導致他們厭學,重則造成他們自閉,影響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應對
家長要與老師進行深層次溝通
饒淑園建議,家長應經常主動找孩子談心,了解孩子在學校有否遭遇“冷暴力”,發現問題要及時向學校反映,和老師溝通,切不可將孩子心情不好、悶悶不樂當成小事,而應及時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
“出現了這種情況,最好的方式是與老師深層次溝通。”饒淑園認為,發現小孩遭遇“冷暴力”后,家長應該站在理解的角度與老師溝通,采取讓老師能夠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師說“我的孩子給你添麻煩了”,讓老師覺得家長是通情達理的,老師也會容易接納孩子。
相關鏈接
冷暴力,顧名思義,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種,是指不通過毆打等行為暴力解決問題,而是表現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下一篇:改變孩子的從眾心理,培養主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最易遭遇的心理沖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