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單親孩子”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群體,單親孩子因為父母離異或病故而失去了一方的撫愛,他們應該得到更多的關心。如今,城市中還出現了另一種“單親孩子”,他們的父母一方工作在外地,長期不能和孩子團聚,雖然生活在健全的家庭,但因為長期得不到父親或母親的照顧和相互間缺乏交流,孩子的情感也有缺失,而因為此類家庭的教育方式上的誤區,使這些孩子的身心成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留守孩子”不斷增多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農民工子女稱為“留守孩子”,這種情況以往在農村出現得比較多,如今這種現象正在向城市“蔓延”。在對一些學校和幼兒園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在普通的中小學里,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大約在3%到5%左右,而且這種情況還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這樣的孩子多是父母一方在外地或是國外工作,每年和孩子團聚的時間很少。孩子大多是跟著父母一方或是祖父母生活。這些孩子的家長說:“我們也基本上可以算‘單親家庭’,孩子得到的愛也是不完整的。為了家庭的建設和自己的事業,我們做出這種選擇也是迫不得已。”
“留守孩子”性格出現偏差
與真正的“單親孩子”相比,這種與父母一方“兩地分居”的孩子最大的優勢是在物質條件上要好得多。而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卻不少。一些老師介紹,這類孩子具有任性、嬌慣、脆弱、膽怯等行為特征。由于大多與母親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孩子的性格缺少陽剛之氣。很少和父母團聚,缺少完整的父愛和母愛,很多孩子表現出固執、冷漠、親情觀念淡薄等心理缺陷。而很多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覺得平時對孩子照顧較少,往往會在物質上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又使不少孩子養成自私和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
情感缺失影響生活
因為平時只與父母的一方生活在一起,不少孩子覺得自己得到的愛不夠多,所以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一位中學生說:“我一年才和爸爸見一兩次面,他回來時還有很多時間在陪媽媽和家里的其他人,每次回家跟我說的都是老一套的話,沒有意思。”據一些中學老師講,父母一方不在天津市工作的孩子,早戀的情況也比普通孩子多。因為這類孩子經濟條件比較優越,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出手”大方,比較容易得到同齡人的“欣賞”,而他們又特別希望以談戀愛的方式來解決自己情感上得不到滿足的遺憾。
給孩子溫暖別光靠物質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流動性比較大,父母外出掙錢也是為了讓孩子學習、生活得更好,但如果顧此失彼,只管掙錢不管孩子的心理健康,那就得不償失。出門在外的家長要力求多給孩子溫暖,應當盡可能地多給孩子打電話,多與孩子溝通,經常過問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在和孩子接觸時,對孩子的教育要充滿愛心,對孩子的生活要全面關懷,這樣就能把有限的時間變成最優質的時間。孩子的家長們也不要總以對不起孩子為由給孩子太多的物質補償,而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成長。
下一篇:保留一顆童心去理解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名家聚親子定投論壇共話子女成長與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