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給父母的建議
教育學家們曾在一所小學里做了一次調查,在這次調查中,有八成以上參與調查的女孩父母對自己的教女情況充滿了信心:比較了解女兒的個性、女兒有不高興的事會告訴自己、知道女兒的好朋友是誰、知道女兒愛看的書籍是什么……
但教育家們則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融洽,但實際上他們卻并沒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爸爸媽媽是時常與我溝通,但他們的溝通內容僅限于“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之類的話題,他們與我溝通的目的性也太強了。
還有,我不喜歡爸媽媽總是拿我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什么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誰誰又特別聽話懂事……一聽到這樣的話題我就煩。”
一般來說,上小學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經懂事了。如果家長與她談話時,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總拿她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等等,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毫無益處,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心靈,和她成為朋友呢?
方法一:建立溝通渠道,隨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想與女兒交朋友,首先必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是深不可測,但很多家長常常也是琢磨不透。家長如何才能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一位女孩的爸爸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
在我們家,有一個“親情寶盒”,俗稱“意見箱”。與女兒之間出現溝通障礙時,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女兒突然不開心了,我很納悶,問她也不說,就寫了個紙條丟進“親情盒”里:“爸爸怎么惹你不高興了,能給爸爸說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說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愿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梁。
當然,當女兒慢
1下一篇:家長要正面引導孩子獻愛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上學的用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