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不少父母習慣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想象和看待孩子的世界,因此常會對孩子提一些過于苛刻的要求,例如“玩具玩好后必須馬上收好”,“大人吩咐的事情必須馬上去做”等等,但孩子會認為:我現在正在看動畫片,為什么非要現在就去收拾玩具?由于他們沒能按父母說的去做,就會被戴上個懶散的帽子。
根據我的經驗,被父母認為“懶”的孩子未畢真是懶,主要是由于他們處理事情的經驗有限,對父母的要求不能完全理解造成的。
以前,我也曾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孩子要自己穿衣服,我會說:“快來,我幫你穿,媽媽上班快遲到了。”有時孩子想幫我洗碗,我又會對他說:“你先自己玩會兒去,這里不用你幫忙,你越幫我越忙。”結果,孩子們對事物的新鮮感和好奇心,都被父母給扼殺了。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懶,而是父母剝奪了孩子勤快的機會。
之后,我就比較注意從孩子的角度對他提出一些要求。一般來說,孩子的所有活動都指向他自己的興趣中心,孩子是不會主動安排收拾玩具的時間的。這是一個如成人不加以干預,兒童就不會自動形成的習慣。于是,我就在要出門、吃飯等活動前15至20分鐘通知孩子開始收拾玩具。然后每隔幾分鐘強調一下,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活動中去。此外,在對孩子提出要求時盡量仔細、具體,如“明明,把你的圖書放到書架上,把畫筆裝進鉛筆盒里”等。當孩子表現出勞動的主動性時,做父母的更應熱情鼓勵,這樣,孩子的勞動熱情才會越來越高。
下一篇:影響寶寶幽默感的三大因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注婚變家庭子女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