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角色!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2-24
閱讀 :451
李程杰是一位優秀的初中生,然而同班同學卻不斷地嘲笑他落伍——不會玩網絡游戲。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他開始偷偷地到網吧去上網,網絡上的大千世界一下子把他迷住了。從那以后他一放學就鉆進網吧,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零花錢都“貢獻”給網吧后,他還不能停止上網,無奈便搶劫低年級學生。李程杰最后被“送”進了公安派出所……
3月17日,廈門金雞亭中學的學生在表演校園心理劇《一網情深》。臺上演出情真意切,臺下同學受到觸動。李程杰最后那句“我不想離開學校!”的哭喊聲響起,一些同學為他流下同情的眼淚。2003年11月以來,廈門市各中小學以“正確認識自我,促進自主發展”為主題,采用校園心理劇這一團體心理輔導方式,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培訓中心主任高思剛說,校園心理劇就是把學生在生活、學習、交往中的沖突、煩惱、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方式編成“小劇本”進行表演。劇中融入心理學的知識原理和技巧,學生表演發生在他們身邊熟悉的,甚至是親身經歷的事,從中體驗心理的細微變化,領悟其中的道理。
金雞亭中學彭波老師說:“去年我們在學生中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上網、男女生交往等問題在學生中比較突出,于是就提議創作一部關于中學生上網的校園心理劇。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劇本在一次次排練中逐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網情深》。”
廈門前埔南區小學根據有些學生常常把同學之間的一些小摩擦、小矛盾擴大化的現象,編排了校園心理劇《學會寬容》。金尚中學則根據有些學生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不當的現象,編排了校園心理劇《私人偵探》。
看完校園心理劇后,老師都會組織學生談感受,以化解心理疑惑。廈門九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許宗和告訴記者,通過思想上的碰撞,達到心理共鳴,能夠取得較好的心理輔導作用,它對學生完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觀看完《一網情深》后,一位學生說:“我感覺到這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我也曾經迷戀過網絡,今后我要減少上網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李程杰的扮演者吳名冠說:“我認為李程杰的主要問題是他的自制能力不行,太過情緒化了。我想我會從他身上吸取教訓。”一位學生甚至提出:“我們的教育部門、老師對李程杰走上這條道路是不是有責任?”校園心理劇引發他們去思考。
校園心理劇也把一些“大道理”如嚴禁吸毒、抽煙危害大、時間寶貴等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領悟道理,增長知識。“學校‘三令五申’,還不如‘校園心理劇’有效哩!”廈門前埔南區小學副校長柯亞珠說。
目前廈門市很多學校結合“廈門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日”、藝術節等活動上演校園心理劇,廈門一中、湖里中學、英才學校等學校還組織了校園心理劇表演比賽活動;還有的學校把心理劇的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當中,湖濱中學還成立了心理劇小組。
3月26日,廈門市將在“福建省首屆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演習會上”推出4個校園心理劇進行觀摩研討,校園心理劇將逐漸推廣到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