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好玩”的父母,通常在生活中就是好奇心強、熱愛生活和有著無窮無盡創造力的人。如此“好玩”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不僅也愛玩、會玩,還會更加幽默、樂觀和豁達。那么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有那些呢?
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1.有心
有心的父母,知道孩子從小嬰兒起,很多不經意的動作就是在玩了。為了讓孩子玩得更好,可能會付出更多的辛苦和關注。比如知道了孩子往地上扔東西玩的意義,就會很樂意地幫他撿起來讓他再扔;也許孩子還會在某一時間段里“陷”進某種玩法,比如藏貓貓,有心的父母則會樂此不疲地陪著他玩一遍又一遍。 有心的父母還知道,玩就像個萬花筒,隨時都可以變化,所以具有變通性和靈活性,在孩子興趣轉移時,不會強行讓他接著玩,而是善于用各種新鮮的招數來吸引寶寶,比如用廢包裝箱,幾塊地墊拼搭起來,把棉被卷成筒,完成“尋寶”任務等花樣使孩子爬著玩的樂趣大增。
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2.童心
回想我們自己的童年,沒有那么多的玩具,沒有那么好的物質條件,幾片樹葉,一根鐵絲,一打煙盒,幾個玻璃球……都能讓我們玩出那么多的花樣。為什么現在好像不帶玩具出門寶寶就沒得玩呢?!尋找一下自己的童心吧!有了童心,我們就能知道孩子喜歡玩什么,孩子喜歡怎么玩。有了童心,我們也會跟他玩得更投入。有了童心,我們就不會再只關注有沒有給他買新玩具,而是能把生活中的任何物品變成玩具有創意地玩。雖然我們不能再回到自己小時候那種充滿野趣的童年,但是相信,只要童心在,依然可以讓孩子玩得夠盡興。
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3.耐心
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怎么玩,而是說有時候我們可能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邊看孩子自己玩,不必給予孩子大量的言語指導。比如,我們經常會“耐心”地告訴孩子該怎么拍球、怎么跳繩、怎么轉呼啦圈,甚至是怎么玩玩具,總覺得這樣他能更快掌握其中的技巧,能玩得更好。但實際上,很多種玩,要依賴于“實感體驗”,也就是說,耐心的語言指導是教不會的,必須由他自己在實踐中掌握技巧才行,比如接球、拍球。而且,在教的過程中,孩子還可能完全失去了玩這種游戲的興趣。“教”得越多,孩子可能就會變得什么都不愛玩。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中體會到更多探索的樂趣。孩子在玩耍中能自己探索的程度越大,就會玩得越帶勁。
另外,耐心還指我們對小淘氣們的寬容。在我們關于“寶寶們的淘氣事兒”的征集中,翻垃圾桶,把手機扔進魚缸,把床單剪了窟窿的小家伙很多,面對孩子的這種淘氣的玩法,我們大可不必用怒吼和說教來建立規則,耐心地問問他為什么這么干,然后幫他找到一種替代玩法也許效果更好。也許在這些淘氣事兒的背后,都藏著一個小小愛迪生的發明之夢呢!
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4.用心
我們要用心陪伴孩子玩,用心給孩子營造一個能玩得盡興的環境。比如我們可能需要想想,給孩子買的玩具,他為什么不愛玩?是太簡單了還是太復雜了?是不是該和他一起玩,他才能體會到其中“變化”的樂趣?用心的父母,一定會適時地幫助孩子玩得更好,而不是做旁觀者或指導者,而應該是自由玩耍舞臺的搭建者、孩子興趣的調動者和實時調試者。
但是,也千萬別把“用心”變成“別有用心”。因為,一旦玩有了功利性,孩子可能就不會再玩得那么痛快了。我們可以了解某些玩法背后的意義,但是不必照搬和強行讓孩子玩。讓孩子隨著自己的興趣玩、自由地玩,其實對他的幫助會更大。
只有父母在培養孩子要有的心理,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下一篇:糾正孩子虐待小動物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幫助孩子趕走自卑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