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常感到焦慮、擔憂和害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情緒反應是正常的,不會造成身體和心理的損害,甚至有利于我們的生存。焦慮、擔憂和害怕,作為應激或危險情況下出現的一種正常反應,僅在反應過分強烈或體驗到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反應時,才可能產生危害。
例如:看到一輛汽車正向我疾駛而來,此時我擔心汽車會撞上我,擔心我的生命有危險,并體驗到緊張和害怕。假如我正橫穿馬路,這種反應完全是正常的,是一種有益的反應;但是,假如我是在公園里休息,而汽車行駛在公路上,那這種反應就是過分的、有害的。
焦慮、擔憂和害怕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因為它們能促使我們作好應付應激或危險的準備。擔憂、害怕和焦慮激發了一種激素(即腎上腺素)的釋放,腎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身體和心理的變化,能為我們戰勝或逃離危險的情境提供有利的條件。 但是應激反應成為慢性或反應過度強烈時,就會產生危害,出現各種問題。 若應激的心理反應持續存在,可導致思維過度集中于憂慮的事情,以致人們總是認為事情槽糕極了,擔心事情不可救藥了,他們常常采用消極的思維方式。在應激狀態下,這種消極的思維方式會給身體的變化帶來惡性循環,例如:“胸部感到疼痛肯定是得了心臟病!”“這種感覺無法忍受,我什么事都做不了了!”這些想法將使應激反應維持在一個高水平上,延長了身體的不適感,從而導致了焦慮癥的產生。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