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病人可以自救嗎
分類: 強迫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5
閱讀 :499
電話鈴響,我拿起話筒,聽出是一位女士的聲音,她告訴我是從福建打電話過來。她說自己原是一位強迫癥患者,有反復洗手、反復檢查等強迫動作和纏繞不去的強迫想法,治療一直未見效。自從在《健康世界》雜志上看到四篇關于強迫癥的文章后(這四篇文章是:決心自救-強迫癥病人康復的起點;放棄完美主義;有效的強迫癥病人的自救方法;強迫思維病人自救時可試用思維停止法,已收入作者所著《讓心中的太陽發光--心理疾病患者的自助方法》,由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很受鼓舞,有了希望和信心,決心照文中的方法試試自救。現在可以告訴您,我的強迫癥好多了,基本上好了。感謝您幫助我重新獲得了生活樂趣。一天下午,我在中山醫院心理門診應診,一位研究生和兩位進修生協助我工作。此時走進一位中年男子,他說:徐教授,今天我不是來看病,是專門前來感謝的。我原來得了強迫癥,用過一些藥,沒有好。看到您寫的《讓心中的太陽發光》,我反復閱讀,練習自救,才發現原來是我心中的太陽沒有發光,現在我心中的太陽開始發光了。這兩個病人談的時間都很短,我對他們的病史也知之甚少,但有些信息是明確的,即他們患過強迫癥,而且通過自救獲得了康復。
眾所周知,強迫癥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對其強迫想法成年累月地進行著艱苦的自查搏斗,他們力圖克制卻無法擺脫,對自己反復出現的、明知不對的行為覺得不能控制,常誤認為或怕別人認為是精神病,內心痛苦到了極限。由于強迫癥病人的自相搏斗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強迫癥狀愈演愈烈,病人的信心不斷降低。所以,強迫癥病人常會問醫生:強迫癥是精神病嗎?強迫癥能治好嗎?
強迫癥并不是精神病,病人由于覺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不正常,往往誤認為患了精神??;在人前能竭力掩飾自己的病態,甚至回避就醫。但是,掩飾和回避只會拖延問題的解決,增加治療和自救的困難。
強迫癥的治療當然不是易事,雖然病理生理學研究發現,強迫癥病人腦內缺乏一種稱為5羥色胺的傳遞信息的神經介質,藥物氯米帕明(亦稱安拿芬尼)和選擇性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都能增加腦內神經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具有抗強迫作用,為強迫癥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武器。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大約為60%~70%,但是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為了避免癥狀反復,即使有效的病人仍然需要長時間維持治療。而行為治療的研究顯示,有效的行為治療同樣可使強迫癥病人腦內5羥色胺含量增加。所以,有學者主張,采用心理治療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幫助病人改變其人格偏差,應是強迫癥基本的治療方法。
采用心理治療遇到的首要障礙,在于強迫癥病人對治療的消極態度。他們覺得癥狀無法控制,對能否好轉沒有信心,更沒有決心去自救。這種消極態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須加以改變。只要讓他們認識到自救康復的可能性是確實的,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下決心自救,他們的消極等待的態度就將發生改變。當然有了正確的態度,還需要強迫癥病人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并堅持行為操練,強迫癥病人原先的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心境,才能變成充滿希望的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