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強迫心理主要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兩個方面。在具體的咨詢診斷過程中,其中對于強迫思維的診斷,很容易出現誤診和混淆。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我們會把注意力和咨詢方向,放到一些“常態”的問題上,這樣的話,咨詢不僅不會產生任何的效果,反而會加大強迫心理的對抗強度。因為對于“常態”問題的拒絕和抵制,正是強迫心理沖突雙方其中一方的典型特征。因此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錯誤,想就“如何識別強迫心理現象,而又不被另一個‘常態’問題給掩蓋”這個話題,通過具體的案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強迫心理最典型的特征是它的沖突性和對抗性,即不想這樣,但就是控制不住的想要這樣。顯然在其中有一個具體的前因對象,而正是這個對象的存在,讓我們很容易忽視真正使我們痛苦的問題,即強迫心理。
案例一、由抑郁引起的強迫心理
來訪者的自述要點:
“我在讀大四,現在的情況是一進實驗室就感覺很壓抑,很難受,特別想早點離開實驗室。還有就是從今年的一月份左右吧我就特別自責,不知道什么原因。特別想自己傷害自己。如果當煩惱來的時候吧,不傷害自己心里就很難受,難受的不行,感覺就是憋的不行”
“其實我心里也想,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是回事吧,也怕別人看見說我心里有毛病,但是我要是不傷害自己我就根本沒法靜下心來,什么也干不了。如果要是強行控制的話,那么整體就感覺渾身不自在”
“但是到了實驗室的時候吧,當學不進去的時候就很著急,一著急然后一些雜七雜八的念頭就充斥著頭腦中了,然后就很惱怒焦躁,非得發泄了才能集中精力做事情啊”
“高中的時候吧,因為上的是省里最好的高中,各方面都差同學很多,老是感覺自己自卑,但是我初中的時候從來都是數一數二的,心里就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事實,就努力學習,但是那時候也不懂得找學習的竅門,就是要求自己努力再努力,強迫自己每天幾乎不吃不睡去學習,但是成績一直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老是有一種挫敗和被壓制感”
“發展到后來大學里,就總是和自己的以前的好狀態比較,到后來其實大學也比較愛玩啊,有的時候玩的時間稍微多點,過后自己就非常自責,總是出現自己都這么笨了還貪玩等想法。”
診斷分析:
此案例有很明顯的抑郁情緒和抗爭心理。就抑郁情況而言,這些都是出自來訪者,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包括想要擺脫自卑愿望的結果。因此盡管自己的壓抑心理已經有好多年了,盡管心中感覺很不舒服,但他依然堅持以往的行為方式,因為這是一條承載著自己的要求、夢想和希望的路,是出于對自我的一種完整體現。所以明知自己心中很壓抑很沉,但是他又不可能不去面對和接受這些個壓抑,顯然這不是他來求助的原因。真正讓來訪者求助的,是那股無法控制的對撞和焦躁心理,也就是那個強迫心理。
強迫心理的形成,意味著存在兩股相當能量的抗衡。在這個案例中,抑郁心理的確是存在的,這不僅是事實,也可以講,它就是展現自我欲望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只是單就這一個現象并不足以形成強迫心理,問題是現在有另外一股也是來自自我的能量,在那里對抗和拒絕那個體現自我的愿望,因此構成了一個沖突環,這一點才是強迫心理形成的關鍵。
一個人可能很卑賤、破落,但是只要他還有一點點的心力,那一定是來自我們內心那個自己為自己做主的意識;那個自由選擇掌控的意識。這是一股維護自我免遭威脅的內心力量,這股力量同體現自我的欲望是一樣的強。
在此案例中,就是因為,一定、必須要充分的去體現自我的這一愿望,在壓抑心理的牽引下,與自我的掌控意識,或者稱為自我的自由選擇意識,形成了一種對抗態勢,導致自己跟自己叫起真來了,因此而表現出強迫現象和沖突的身心體驗。
基于以上的分析,所以一旦我們把咨詢的要點,放到了抑郁心理方面,就是那些個“常態”問題上,也就相當于加大了其中一方的力度,最終的結果就只能是適得其反。下面也是個容易出錯的案例。
案例二、由自尊引起的強迫
來訪者自述要點:
“我因為一次失眠(我高三了,住校。當時是期末考試,失眠兩天,第一天是由于鄰床煩舍友打呼嚕,咂床時把我振醒,我就和他一塊失眠了。第二天晚上因為擔心可別失眠了,就失眠了),對睡覺看的不那么自然了,對它很在意,但并不是擔心失眠帶來的影響,或是高考的壓力所至,而且開學后我也沒失過眠,而且睡眠質量很好,但就是把睡覺看的不像吃喝拉撒那樣自然了,這讓我很痛苦,整天無心學習,無法正常融入生活,時刻受它折磨,一想起來我怎么會在意睡覺這種事的時候,就會坐立不安,找不到原有的學習信心與熱情,好痛苦。又覺得不能像以前那樣,即使失眠也根本不會在乎它,想著以后就這樣在意睡眠就倍感恐懼,我好痛苦。自己根本就不應該這樣的。太折磨我了。”
診斷分析:
此案例涉及到的失眠問題、“為什么我會這么在意睡覺這么自然的事情呢?”的念頭、以及后來對這個現象(想著以后就這樣在意睡眠問題)的恐懼感,都不是引起這個心理現象的原因。在以后的咨詢中得知,這個同學非常倔強和自尊,生活中很難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見和想法,但是在這里他不得不面對自身的另一股力量,就是對這個“我要、我能解決這個疑問的”的疑問,這才是這個案例問題的焦點。這個案例是在為什么的疑問牽引下,把思維涉及到的正反兩面,于無聲處將它們串聯到了一起,產生了強迫心理。
總之強迫心理在形成過程中,通常都是由一些“常態”的心理問題引發的,但是來訪者內心的痛苦體驗,卻遠不是那些“常態”問題帶來的。像:錯誤的認知、性觀念紊亂(假性同性戀)、對初戀或者是以往情感的思念、處女膜情結、對某些現象的恐懼、非器質性失眠等等,都很容易引發并且掩蓋其強迫心理反應,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特別是心理咨詢師,能否對這些個問題給予關注,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篇:強迫癥的自我調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挑戰強迫性焦慮三步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