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節奏地加快,人們的忙碌程度正在不斷的加大,學業課程的繁重,生活成本的加大導致工作壓力與日俱增,于是很多人養成了晚睡的習慣,晚上睡覺前習慣玩手機或者進行工作,總是強迫自己到深夜才去睡覺。
專家介紹,長期熬夜容易導致生物鐘顛倒,形成睡眠障礙,最終其危害可能會反映到生活、工作上,應進行改善。
不到凌晨不睡覺
睡多了覺得浪費
今年35歲的溫先生在市區一家私企工作。平時工作節奏較快,經常要工作到夜間十點以后。但他下班回到家中,每晚都要熬到凌晨才睡覺。“晚上回家之后,比較亢奮,要么看會書,要么看會電視,一般
都得到凌晨一兩點才能入睡,12點之前幾乎沒睡過覺。”溫先生說。與一般的失眠不同,溫先生覺得不到凌晨不能睡覺,在凌晨之前,他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干點事,學點東西。哪怕是很困了,他都極力堅持到凌晨才睡覺。“人這一生,1/3都是在床上度過,睡多了浪費,生時何必久睡,死后必會長眠。”溫先生調侃道。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人們的夜生活不斷豐富,很多人都有晚睡的習慣。
晚間11點前睡覺最好
睡眠6小時是底限
17日,記者采訪了東港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葉紅暉女士。她說,晚睡、熬夜目前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反映出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但是熬夜久了,就很有可能患上晚睡強迫癥。為了身心
健康,應該培養合理的作息習慣,夜間11點之前睡覺是最好。
“晚睡強迫癥起初就是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現在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習慣晚睡晚起,打亂了原有的生物鐘,其實就是一種睡眠障礙,在醫學上就是自主神經紊亂。”葉醫生說。“午夜再睡覺對身體的各
項機能都是不好的,很多上夜班的人都有體會,晚上不睡覺,白天其實是補不過來的。”葉醫生說,夜間11點左右睡覺是最好的時間,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能少于6小時。在她長期的接診經歷中,越來越多的人患有睡眠障礙。據她不完全統計,到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有10%-20%的人都有睡眠障礙。
睡前勿做刺激運動
葉醫生說,長期熬夜的后果比較嚴重,尤其是年輕人晚睡晚起,連早飯也不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此前他們曾接診過一名患者,在工作崗位上突然暈倒了。據介紹,這名患者剛剛工作兩年,在市區一家公司上班,因為老家在外地,自己在市區租房住。“他一來,就看著臉色很不好,一眼就能看出貧血。”后來經過檢查,該患者嚴重貧血。經了解得知,該患者此前長期熬夜,經常到凌晨兩三點睡覺,早晨飯也就省了,作息極不規律。
由此可見,晚睡成了習慣對身體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發展成為“晚睡強迫癥”,這時候自身的干預調節遠遠勝于藥物的治療功效,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很重要。
推薦閱讀:保養強迫癥的四個療法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