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接觸網絡以后,馬上對網絡產生了心理興趣。猶如現實的規則一樣,對個體的行為進行約束著。這種虛幻的狀態格外得到青少年的青睞,因為在自己感興趣的時候可以展示真實的自己,一旦發現自己厭倦了,也可以有時間和機會退出。事情的發展和對自己的保護完全是由自己來把握的,能更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積極性。
現實生活中網絡的交際與現實的交際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現實的交際對象是既定的。因此,為了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塑造良好的“社會自我”,每個人都會有所顧忌,基本會如實地反映自己的人格狀況。而網絡的交際對象是模糊的,任何留下的特征都有可能是編造的。交流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發泄或者傾訴自己的苦悶,嘗試網絡交際的快樂以及未曾謀面的想象空間。
其次,現實中的交流不太容易有時間和足夠的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掩飾,更不可能進行虛擬。因為每個實體都希望自己的交際是有效的,而且能夠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益。一旦出現言行不一,就會付出一定的信譽代價,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后果。
在網絡中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現實中的個體有時間和機會以對網絡中的自己進行加工和創造,可以美化和掩飾,即使是熟人之間,如果沒有明顯的辨析線索,也難以分辨出來;其次,對于網絡的加工后果沒有現實中嚴重,一旦加工失敗,可以迅速退出而不留下任何痕跡,很難有明顯的責任承擔主體。
網絡交往中較少地體會到現實規則的束縛,一旦從感官系統發展到表面價值時會遭到否定和破壞,對感官輸入信息的信任也可能受到道德傷害,然后很難在網絡上與別人建立親密的關系,甚至很難編造更加不符合事實的“人格”來。
下一篇: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表現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決青春期困惑的三個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