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高度
一個登山運動員,有一次參加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當他奮力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時,因體力不支停了下來。他的朋友們知道了這段經歷后,都替他惋惜。大家說如果他能堅持一下,咬緊牙關挺住,再攀登一點高度不就上去了?
那位登山運動員卻平靜地說:“不,我自己最清楚,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不遺憾。”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中主人公和他舅舅之間的一席話:“……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干嘛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干嘛為了你做不到的事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
實際上,每個人無論做何事,都必定有他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并非一定要求自己超過某人達到某一程度某一目標。只要盡了自己所能,問心無愧,最終能達到多少高度并不重要。人活著,目標不妨定得高遠些,但在實際生活中,能及時地了解和承認自己的局限,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會令自己十分清醒,能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刻及時轉舵,增強駕馭人生的能力。這樣便能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更多更大的成績,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實與飽滿,才能給自己帶來一生的安寧與幸福。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當選后不久,有位客人前來拜訪他的母親。客人笑道:“有哈里這樣的兒子,您一定感到很自豪。”杜魯門的母親很贊同,說:“是這樣。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也同樣使我感到自豪,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一個人是否值得人們尊敬,取決于他對待事物的態度與精神,而未必是他所取得的成就的大小。
做鮮花,做小草,做大樹,只要盡心盡責,便都可以心安理得了。沿著你自己認可的路,心情愉快地行走,無論走多遠,總要保持一份良好的坦蕩心情。如能這樣,人生一定是美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