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中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時不免覺得有些人不好相處,有時,又會感到自己也有與人難相處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困惑就會加深。以下時從大量不同類型人際交往中提取的典型模式,通過對這些模式的研究能使我們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解。
1 自我中心型
美國社會學家杜威在《哲學的改造》一書中,分析人們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對待個體與社會關系的認識有三種態度:其一,社會為個人而存在;其二個體應服從社會;其三,社會與個體有機相關,社會需要個體的效用與從屬,同時亦需要為服務于個人而存在。“以我為中心型”的交往模式即杜威講的第一種。這類交往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在于“我”字優先:在生活上“自我中心”式,有的學生對于集體生活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沿襲著在家中當“小皇帝”的習慣,覺得周圍的人讓著他是應該的,他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不管是否影響他人的生活習慣;有的在學習上“自我中心”,因為自己是班上的尖子,就覺得自己在學習上占有較大的優勢,看不起一般的同學,不愿與他人共同探討、相互學習,總認為自己是最好的;有的在社會活動、集體活動中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小團體的核心或班里活動的主要組織者,甚至在學校、區、市里都小有名氣,總聽不進別人的建議和想法,總希望別人依照自己的“吩咐”去做;也有的集以上兩種或三種毛病于一身。可以想見,這樣的人越多,這個生活圈子的人際關系就會越不和諧。
2 自我封閉型
自我封閉型的交往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中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1)由于性格原因造成。這些人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性格內向孤僻,比較害羞,不知如何主動與人相處,只是較為被動地應答他人的行為,內心世界不為他人所了解——雖然他也愿意甚至渴望達到理解;(2)由于獨立意識過強造成。這類人認為“事事不求人”或“一兩個朋友足矣”。他們覺得自己的個人力量足以處理好一切事務,而不需他人友誼和援助;(3)由于過于看重個性所造成。這類人認為“如果為了使相互之間的關系融洽而彼此適應對方,就是抹煞了自己的“個性。”(4)由于否定友誼所造成。這類人認為“人心難測,朋友難交”,懷疑朋友之間會有真正的友情。
3 亦步亦趨型
亦步亦趨型的交往方式指的是老好人般交友方式。持這種方式的人往往人云亦云,而人云亦云的本質是交友無原則。表面上與誰都挺好,實則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前面一個少年犯的故事某種程度上揭示的正是這樣一種交友無原則、凡事亦步亦趨的交往模式。這種交往模式容易助長壞風氣,既使自己失去真正的友情,又不利于集體好風氣的形成。
4 社會功利型
這種觀念由來已久,培育于“性惡”論的土壤中。古代希臘人的“個體人格”,近代邊沁、密爾的“功利主義”,都是社會功利型交往者的鼻祖。學生之間的社會功利型交往方式是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在學生中的折射。持這一交往方式的人往往把友情看作交易,認為“友誼”無所謂真情實意的情感交流,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利用,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代名詞。這類人往往沒有目的不做事情,即所謂的“不吃虧”。因此,其“友誼”好時可以“天長地久”、“稱兄道弟”,而當利益轉移,便可能“移情別戀”,與他人續前緣;常常表面恭恭敬敬,背地里另有打算。雖然這在學生中占少數,但依然污染了校園空氣。
中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自然,對于具體的人際交往現象絕不可以簡單武斷地歸之于哪一種交往類型。人是復雜的,分析人的問題千萬不可簡單化。正是因為人是復雜的,各人價值取向也會各不相同,所以很難、也沒有必要千人一律。但就每個人而言,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個人反感的人。
下一篇:大學生就業的主觀心理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禁果請不要隨便嘗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