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親斗氣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3-24
閱讀 :299
少年一小時內連報5次假警
12月1日晚6時45分,凌海市公安局大凌河公安分局“110”指揮中心接到電話報警:凌河公園有兩伙人打架,3人已被砍倒,生死未卜。接警后,民警火速趕到現場,卻未發現異常情況;幾分鐘后,指揮中心又接來自同一電話報警:公園北門有一老太太昏倒……到現場后,證明又是子虛烏有。此后的半個小時內,指揮中心相繼接到3次該人打來的報警電話,而5起報警的內容竟沒有一件是真實的。民警們已經意識到有人在報假警,果然,又一個報警電話響起,電話那端傳來一個少年的笑聲:“你們警察怎么這么傻啊,我一打電話你們就跑過來,哈哈……”
民警們打著招呼將少年抓住“立即找到這個屢報假案的少年!”指揮中心下達了指令,民警們通過技術手段鎖定了報假案電話的大致位置,在附近搜尋時,發現一個少年左顧右盼,遠遠見到警車,想躲又不敢躲的樣子。“小朋友,你有沒有見到一個男孩啊?”民警們一邊打著招呼一邊向他靠近,意識到苗頭不對,少年轉身想跑,民警們沖上去一把抓住了他。
被父痛打報假警發泄怨氣
經訊問,少年小淘(化名)很快交代了報假警的經過和原因。原來當日中午,小淘被父親痛打了一頓,早就覺得父母只對妹妹好,待己卻不公的小淘跑出家門,在外面游蕩了一個下午,仍覺怨氣難消,便想出撥打110報假警尋開心。因小淘剛滿14歲,民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后,通知其家長來領孩子。不料,小淘的父母竟稱“這孩子我們不要了,你們把他關起來好了。”后經民警開導勸說,才同意領回孩子。
反叛源于缺乏家庭溫暖
“一個小時內連報5次假警,源于少年異乎尋常的反叛心理”,凌海市一心理咨詢中心的郝醫生在了解這一事件后認為:因為從小缺乏必要的家庭溫暖,再加之其正接近反叛心理最強的年齡段,促使他希望通過一些極端做法引起父母、社會的關注。“從心理學角度看,他報假警并不是有意想干什么壞事。”郝醫生認為,要調整小淘這種異常心理,關鍵在其父母,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真正尊重孩子,給其溫暖。否則,隨之年齡的增長,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