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所謂攻擊性人格,其實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好似沖動暴躁,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就會想動手,可以想象和這樣的人接觸,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會有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出現呢?現在就了解一下它的成因吧。
1.生理原因。大量動物實驗與臨床資料表明,攻擊行為有其生理基礎。一些生理學家提出,小腦成熟延遲,傳遞快感的神經道路發育受阻,因而難于感受和體驗愉快與安全,可能是攻擊行為發生的因素。有人報告,暴力犯罪者中腦電波異常多見,特別是穎葉的慢波活動與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為2%,在攻擊型人格患者中則為14%。另外,攻擊行為還與人體內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過多有關。
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認同與攻擊性。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了,而且特別熱衷于對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面理解,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征,因此,他們會在同齡人面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白已是一個男子漢。
(2)自卑與補償。每個人都可因自己身體狀況、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工作性質等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沖動、好斗來作為補償的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3)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別強,如果經受挫折,往往反應特別敏感、強烈。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攻擊”理論提醒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因而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說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系。被父母溺愛的孩子往往個人意識太強,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還擊”;鉆制型的家庭,兒童常遭打罵,心理受到壓抑,長期郁結于內心的不滿情緒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選擇較為激烈的行為來發泄積怨。而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孩子還會模仿家長的攻擊行為。
4.社會原因。武打、兇殺的小說和電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產生模仿和認同。另外,社會上流行的“老實人吃虧”的觀念也易使青年人產生攻擊性行為。
通過了解我們會發現,原來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出現其實是會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的,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健康問題上的,因為要是心理受過傷害,那么這種攻擊型人格障礙的出現就會更加的頻繁。
推薦閱讀:偏執型人格的七表現特征
下一篇:揭人格障礙病因 遺傳也在其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格障礙的罪魁禍首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