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是這樣“戀”成的
分類: 網癮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1-10
閱讀 :536
日前,千龍網等幾家網站聯合向互聯網界發出文明辦網的倡儀書。然而,倡儀之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色情網站、不健康網站仍大行其道。網吧里,一些學生仍沉溺其中……
網絡游戲成為最強力原因
在北京西三環東路的一家網吧里,偌大的房間分成兩個區,里面密密麻麻排布著200多臺電腦,此刻已經坐了10 0多個人。“說是所有的人年齡均在18歲以上,其實也有一部分未成年人,但他們絕大部分人是這里的常客。”一位網管小聲告訴記者。
小劉是這里的常客,他正在玩著游戲。
記者在談話之余四處走走,發現在100多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做著跟小劉一樣的事:《夢幻西游》、《魔獸英雄》和“cs”等網絡游戲讓大家流連忘返。
游戲中人物散發的獨特魅力,劇情設計的跌宕起伏,緊張刺激的槍戰場面,還有視頻聊天時無所不談的暢快感覺…… 這些網絡上的虛擬產物讓人著迷,尤其是那些世界觀還未形成,對新事物并沒有太多認知能力的青少年。
還在讀初中的小路經常逃課,她也在這家網吧玩網絡游戲,之前她喜歡玩《大話西游》,曾經瘋狂練級,一度打進全國前10名。說這些的時候,小路一臉驕傲。后來,小路開始和眾多玩家一樣玩《魔獸世界》,為了里面的人物,小路甚至逃課去練級。
聊到逃課玩游戲,小路沒有任何的愧疚感覺,他說:“我喜歡《魔獸世界》里的好多人物,你可以在游戲里感覺現實中沒有的場景,也可以和別人一起戰斗,這些在現實中都是沒有的。”
也許是游戲中的級別設置引發了游戲者們內心好勝的欲望,也許是游戲者融入了故事當上了男1號,也許是游戲的精巧讓人愛不釋手,凡此種種,凡是進入游戲中的人就和著了魔似的。
“你確實想不到,因為你跟他們不在一個位置上,扮演的角色不一樣。”小劉曾經為別人賺過“天堂幣”,游戲者將游戲主角升到一定的級別,主角的裝備會提升,也會獲得很多網絡流通的“貨幣”—— “天堂幣”,你可以用它購買游戲里的東西。
那個雇傭者可以出100元實際的人民幣購買10000000個“天堂幣”,留著自己用,或者倒賣出去。“網絡游戲商管不了,網絡運營商也管不了,網吧更沒可能。”小劉說,“這全是網民自己操作的。”
孤獨成為原動力
調查中,最讓記者震驚的是,無論高年級還是中低年級,孩子們一致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知心朋友,這是他們感到孤獨和無聊的重要原因。四年級的小亮說:“同學之間往往都是敵人,互相斗富,互相攀比。”小靖掰著手指頭數:“交朋友要看什么?父母的職位、學習成績、家庭背景、外表長相等等。”更讓記者吃驚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對小靖的話點頭稱是。內心的孤獨成為他們走入網絡尋求發泄和認同的原動力。
網絡中的ID都是虛擬的,每個人都在扮演著現實中不存在的另一個角色。青少年在成長中性格一直在改變,性格中的不足也在這段時間暴露得最為明顯。網絡恰好提供了彌補性格的空間,在學習中屢屢受挫的學生,在游戲中可以扮演無所不能的魔法師;在生活中自卑的少年,在游戲中可以成為受人敬仰的人物;現實中不善言談的人可能會在網絡上和不認識的異性聊天……總之,網絡可以讓這些現實中難以達到的目標實現,可以提供給人安全感,也可以滿足人們的角色扮演欲望。對于青少年來說,網絡的這一特性對其發展有相當大的好處,但是容易使青少年沉溺其中,難以面對現實。
學生是這樣,很多成年人也有類似原因。
韓雪(化名)是網絡游戲魔獸世界的骨灰級(形容玩家在游戲中資格老)玩家,上高中時就接觸了網絡游戲,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現在經常玩魔獸世界和勁舞團。像許多臨畢業的大學生一樣,韓雪也面臨著就業壓力,通過她母親的介紹,她曾經在一個廣告公司實習,很有可能就在這個公司一直工作。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工作3個月之后,她主動辭職回家待業。
“我不習慣和周圍同事打交道,那種工作壓力讓我受不了,我寧愿在魔獸中和不認識的人交流,我會感覺很放得開,很安全。”韓雪輕描淡寫的一句話,道出了很多玩家的心聲。
攀比、從眾沉溺網絡
很多學生是在班里同學或者朋友的帶動下,開始接觸網絡游戲或者網絡聊天。然后開始互相攀比,比如比較網絡游戲中人物的級別,或者QQ上的級別,甚至比拼好友中認識的異性多少,還有自己在網上的網絡地位等等。
網友“石頭”曾經是班里的學習尖子,后來班上的男生興起玩游戲《反恐精英》,于是石頭也被其他男生“拉下水” ,開始了他的游戲生涯,學習也一落千丈。石頭回憶,當時他的班里課余時間時,沒有多少男生討論學習,都在瘋狂地研究游戲戰術和技巧,甚至還有女學生一起交流經驗。班級里的學生不是以學習成績高為榮,而是以誰槍法準為崇拜對象,一時間整個班級學習風氣極差。
據石頭介紹,像他這個年紀的學生很多都在玩CS(反恐精英),有些學生集體逃課去網吧包場,和別的班級對戰,晚上還有慶功會。
騰訊的聊天工具QQ自推出級別制度開始,就有網民瘋狂掛級,甚至把QQ級別(太陽、月亮、星星)當作自己的身份象征。這使得騰訊公司迅速調整系統,防止用戶耗在電腦前掛級。
網戀到難以控制
她18歲,上高二。
她從不相信虛幻的東西,可如今卻深陷其中……
她申請了一個QQ聊天,加了他,卻又不知道講什么。她向來是一個隱藏很深的人,不可能對陌生人敞開心扉,但還是一搭一言地聊了起來。他問她是哪的,她想她不能告訴別人自己的地址吧,所以就敷衍了一句:一個很遠的地方。他說:天堂?她說:比天堂還遠,你信嗎?他說相信,她笑。
……
他們一個月后“戀愛”了,成了網絡夫妻。于是他們誰也離不開網絡了,一起游戲,一起和別人吵架。
這是在調查中,一位高中生的親身經歷。
前面網吧里的小劉,也有這類似的經歷。他很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在網上已經有了3個“老婆”,有一個已經正式跟他見面了。
不文明網絡現象擊垮網民
游戲占據小左網絡時間的絕大部分。同時他還有著其他愛好。他喜歡看電影,比較博愛,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標準,情色片,喜劇片,科幻片,恐怖片算是他比較愛好的類型。
“年輕人對于性是很好奇的!所以平時喜歡看點情色方面的片子,像韓國的《色即是空》、《夢精記》、《交換溫柔》等等,拋開些許惡心的情節不談,趣味之處也是大有地方。”有時他會不經意地碰到一些黃色網頁。“好奇心驅使,難免瀏覽瀏覽。”小左尷尬地笑了笑。
在上述那家網吧,部分人也利用下載工具在網上蕩一些赤裸裸的色情片或是色情小說來看,看后就刪掉,神不知鬼不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熬夜者說:“單身嘛,熬著也比較難受,所以找點這種東西自己偷偷看唄。”
沒有豐富的業余生活
“走!去網吧!”這是劉濤和朋友相見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現年20歲的劉濤高中畢業后在家待業,平常朋友聚會時,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網吧。劉濤說,沒有其他什么娛樂方式,只有約在網吧消遣。以前上學時,朋友聚會有時會去踢球,但是總有人不樂意,而去網吧大家都會接受。不僅在里面可以聯機打游戲,還可以看電影。所以也就成了他們消遣時間最多的方式。
“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沒有什么娛樂方式,玩電腦也就成了我們最主要的娛樂。”劉濤說。
在網上隨機調查的一些結果顯示,八成以上的青少年選擇在網絡上打發時間,另外一些比如打籃球、踢足球、KTV 唱歌等均占少數。
除了上述原因使很多人沉迷網吧以外,記者調查中發現,還有很多原因。
比如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導致孩子成為網癮患者。許多家長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網,而不懂得如何轉移子女對上網的注意力,培養子女新的愛好。家長們不要給孩子輕易貼標簽,什么自閉,有問題,切切不要這樣。其實應該相信他們是懂道理的,對孩子們講怎樣正確對待電腦網絡:“電腦是工具而不是玩具”“會玩電腦不是英雄,會用電腦才是英雄”等。
再比如,還有許多學習比較差的學生會因為得不到別人的承認而沉迷于網絡。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體會不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而上網打游戲,可以獲得虛擬獎勵,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學習不成功帶來的壓抑。
記者調查結束時是在小劉所在的那家網吧,和廣大網迷們熬了一夜。
記者一覺醒來,發現小劉還沒走,但他已經有點睜不開眼了。
“為什么還不走啊?”
“上面我還有兩個‘老婆’掛著,等我給她們的游戲角色輸送力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