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謾罵:是表達自由還是心理病態(tài)
分類: 心理保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12-26
閱讀 :558
目前網絡游戲里有一群人打著“專業(yè)代罵”的旗號,到處招攬生意,只要你支付一定數量的虛擬貨幣,指定要罵的人,他們就會24小時在線不停地謾罵,語言骯臟,直到把這個人在網游社區(qū)的名聲搞臭。據說生意十分興隆。
探源:有需求就有市場
網絡游戲玩家都向往攢分升級,以求較高的網絡地位。但現(xiàn)在很多人想走捷徑,為迅速取得較高級別,不惜“搶劫殺人”;而被“殺”者為泄憤,又找人罵街,這才催生了“網絡罵手”。
這種做法雖非正道,也不光彩,卻生意興隆,正應驗了“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句話。
如果玩家都走正道,有多高的水平就攢多少分,就不至于招來“殺身之禍”;如果“高手”不憑技高一籌,隨便“殺人越貨”,也不至于招來“網絡罵手”。只要玩家不投機取巧,“網絡罵手”也就沒有市場了。
憂慮:關注年輕人心理
為了在虛擬世界升級稱霸,可以不擇手段;為了“報仇”,雇用別人進行人身攻擊。雖然這只是虛擬的,但從中可看出這些年輕人的不良心態(tài)。在他們看來,世界就是弱肉強食、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如果他們把這些想法帶到真實的社會中,那豈不天下大亂?
所以我們應該開始關注一下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正確引導他們,并用法律來約束他們,規(guī)范網絡管理。
心理分析:“網絡罵手”源于報復心理
專職“網絡罵手”的出現(xiàn)完全是由于在網絡游戲中被”殺害”者的報復心理使然。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被人傷害后,被傷害者對傷害者懷有某種敵對、報復性心理,這很正常。隨著一些社會功能逐漸向網絡轉移,這種報復心理也在網絡中體現(xiàn)出來,“網絡罵手”專業(yè)代罵正是這種報復心理衍生出的報復行為。
在現(xiàn)實中,雖然也同樣存在著報復心理,但是為什么報復行為并沒有泛濫呢?原因是在現(xiàn)實中有法律存在,它約束著人們不能通過傷害別人的方式來實行報復。而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則不同,一些人以互聯(lián)網為屏障,肆意地對傷害過自己的人實行報復,甚至還可以找?guī)褪?“網絡罵手”),而且基本上不用負責。
我建議,可在互聯(lián)網上或某一虛擬社區(qū)里制定規(guī)定,打擊這種網絡報復行為。例如,可以在游戲虛擬社區(qū)里規(guī)定,凡用帶有傷害性的語言來攻擊別人者,無論是雇主還是“網絡罵手”,管理員都會記下他的用戶名和IP地址,永久禁止他再加入此社區(qū)。
相信制定這樣一個帶有懲罰性的規(guī)定,將有效壓制網上這種報復行為,還虛擬社區(qū)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