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生活中,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應該理性的去對待,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生活。我們也都知道,最近地震的發生是很頻繁的,那么我們如何消除地震心理恐慌呢?這是人們最常見的一個心理問題,其實消除心理的恐慌是很簡單的,今天就為大家出謀劃策,幫助大家消除心理的一些陰影。
遭受震感的人,可能會產生兩種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為何事先沒預報;二是恐慌,擔心在下樓或乘電梯時發生意外,尤其對高層建筑避險心有余悸。這都是正常心理。因為不確定性和應急性,是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重要特征。但是公眾在恐慌后,如何調整心態,增強預防理性?
人類是在災難中生存和發展起來的。面對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突發事件,抱怨憤怒無濟于事,也于事無補。這時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理性的反應,就能積極應對突發事件,減少傷亡和損失。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后,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機會。否則,兇多吉少。日本曾有統計,發生地震時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過被壓死的人,可見冷靜和好心態就是逃生力和減災力。
保持良好心態,往往能規避突發事件所帶來的災害。人在遭遇突發事件時,不同的人心理反應是不一樣的,心理素質較好者,也會感到緊張害怕,但大腦清醒,肌肉 有力,反應敏捷,行動有力;心理素質不好者,如平素膽小怕事者,見災難臨頭會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趕快逃離,最終遭致危險。盡管每一個人面對恐慌、災 難、死亡等危險,都會感到擔心、害怕,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表現的應有之義。但是,除了這些“應有之義”之外,人們更應該表現出堅強的一面,害怕不是辦 法,擔心無濟于事,既來之,則安之,坦然面對,設法解決,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顯。
面對突發事件一定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并且對于地震,建議大家應該放平心態,勇敢的去面對所發生的一切,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更健康,如果你還存在一些恐慌,則可以使用上述的方法進行調節,這樣可以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了,希望上述的介紹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必要的幫助。
下一篇:把握黃金時期,莫給蘆山添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性對男性存在的情感誤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