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冬冷癥是身體受寒冷刺激,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應激反應,而出現怕冷、手足冰涼、避冷趨暖等行為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嚴重者可出現頭暈眼花、心悸氣短、賴床不起,整天開暖氣或圍著火爐轉,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現將冬冷癥的不同表現及應對方法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全身怕冷型 ☆臨床癥狀 全身怕冷,常打哆嗦;喜開暖氣、烤火,喜趁熱飲食;穿著較為臃腫,與他人形成鮮明對比;出門常低頭彎腰,睡覺常蜷縮一團;有喜夏厭冬傾向,表現為夏天精神清爽,出汗較一般人少,而冬天精神不振。測量體溫無發熱。
☆應對方法 加強保暖穿保暖效果好的純棉衣褲,穿棉襪棉鞋;在家開暖氣或用電熱器取暖,出門戴帽子、手套,盡量選擇有暖氣的交通工具。
調整飲食多吃高熱量食物,血脂異常、高血糖和高血壓者不宜多吃,注意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治療原發病患有缺鐵性貧血者可口服維血沖劑或硫酸亞鐵,同時補充維生素C;多吃雞血、豬血和豆制品;嚴重者可到醫院肌注右旋糖酐鐵;患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者可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患腸蟲癥者可口服驅蟲藥如腸蟲清等。 手足發涼型
☆臨床癥狀 手足無故發涼,足部發涼常上延及膝;平時走動時發涼不明顯,與他人握手時易發覺;手足發涼以靜坐時明顯,并隨靜坐時間延長而加重,伴潮濕多汗,即使戴手套、穿棉鞋也不起作用;喜用熱水浸泡手足,因軀體不怕冷,不喜暖氣、烤火,由室外進入溫暖室內即感熱不可耐。
☆應對方法 加強運動平時多運動尤其是多動手足,以增強手足血液循環。 手足保健用熱水浸泡手腳30分鐘,早上、中午及晚上睡前各1次。睡前泡腳最好用生姜水,即生姜100克打爛,加水適量煎20分鐘,以刺激穴位,加強御寒效果。
治療原發病患有手足多汗癥者可用明礬水浸泡,以除手足多汗;患有雷諾氏病者可口服植物神經功能調節藥如谷維素、擴血管藥如山莨菪堿及維生素E等。 易患感冒型
☆臨床癥狀 在怕冷基礎上易患感冒;怕冷特點或為全身怕冷,或為手足發涼,或全身怕冷和手足發涼兼有;怕冷與感冒交替發作,積極治療也不見效,遷延不愈,春暖花開后自然好轉,次年冬季再度發作;到醫院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抗感冒治療可使感冒緩解或痊愈,但不能解除怕冷癥狀。
☆應對方法 全身保暖加強全身和手足保暖,在嚴寒時節盡量不接觸冷水冷物,飲食宜熱。
口服中藥本型在中醫學多屬腎陽虛,可口服腎氣丸。
接種疫苗由于易患感冒為機體抵抗力降低所致,故可在防寒保暖的基礎上,接種流感疫苗,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血壓偏低型
☆臨床癥狀 在血壓偏低、全身供血不足、皮膚溫度低且怕冷的基礎上,寒冷刺激使上述癥狀加重;除此之外,還有疲憊、四肢無力及腦供血不足所致的頭暈、頭痛或暈厥等癥狀,易誤診為感冒、腦動脈硬化、神經性頭痛等。測量血壓多小于90/60毫米汞柱。
☆應對方法 動作緩解平時動作宜慢,從躺位、蹲位或坐位轉為站立位的過程要緩慢,以免腦供血不足而引發意外。
衣物宜緊盡量穿偏緊的衣褲和彈力襪子,以幫助血液回流。
運動有度鍛煉時避免出汗,沖涼時避免水溫過高,以防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酌情用藥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麻黃堿、補中益氣丸等。
(張麗娟)
下一篇:夜里常被噩夢纏繞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感冒后,請摘下隱形眼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