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情煩躁,老想發火,感到干什么事情都不順心;對工作、學習、生活提不起精神,常感疲勞和乏力;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心慌,坐立不安……如果出現以上癥狀,你會怎么辦?
當然你會以為這是小事情,但事實上,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如果你出現以上癥狀的次數越加頻繁,要注意了,你很可能已經有了心理問題。這時候你需要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幫助你挖掘身體里的正面能量,順利度過人生的“灰色地帶”。
然而,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巖城每年到醫院做心理咨詢或治療的人非常少。很大一部分人群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心理問題,還有一部分人群想要尋求心理幫助,卻不知到哪里找心理醫生。那么如何界定一個人是否有心理疾病,龍巖心理咨詢和醫療的現狀和水平又如何呢?6月25——27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心理咨詢門診“門庭冷落”
據了解,歐美國家的家庭基本上都會定期進行心理咨詢。在美國,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詢師,接受心理咨詢或治療的人數占總人口的30%左右。而在我市,目前戶籍人口接近300萬,每年前往醫院或相關機構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的不到2000人。事實上,我市有不少人長期處于壓抑痛苦的亞健康狀態,有些人還會因此做出沖動的事來。
為什么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較少找心理醫生咨詢或接受治療呢?
“我只聽說三院有心理醫生,不過自己沒想過看心理醫生這個問題,覺得一般的心理壓力去看醫生,未免太夸張了。”今年34歲的盧先生在龍巖一家建筑公司上班,他說自己心情不好就去看電影,注意力轉移了就好了。“估計心理醫生就有這一招,讓你轉移注意力。但我擔心這些心理醫生對于隱私保密做得沒那么好,不像國外有法律規范,這方面中國還在道德范疇內,全憑醫生道德自律。而且龍巖地方小,隱私很難保護。我覺得不管什么問題,只要自己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對待,最終都能解決。除非嚴重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了,才會去看心理醫生。”
“我壓力大時想過看心理醫生,但是不曉得龍巖有沒有心理醫生,更不曉得心理醫生能不能解決問題。總擔心看了也沒什么效果吧。感覺這個行業還不成熟,讓人不放心。要我找心理醫生看心理問題,我不太愿意把自己真實的事情給他講。”經商的林小姐說她時常覺得壓力大,但從沒看過心理醫生。她說,龍巖這地方熟人多,萬一讓人撞見去看心理醫生,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搞不好會以為她精神有問題。
和女兒關系緊張的陳女士一度要找心理醫生,但到就近的醫院了解,沒有專門的醫生,只是其他科室的醫生在兼職。想去找專門的心理醫生,又怕收費很貴。出于這些顧慮,陳女士最終放棄了。采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市民對心理咨詢并不是很了解,即使意識到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又不知該去哪里咨詢;知道哪里有心理醫生的,卻又擔心那里的心理醫生的水平不夠,不能解決問題。
正確認識心理咨詢服務
據了解,目前龍巖大約有二三百名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這些心理咨詢師們主要集中在學校、監獄,面對老師學生和服刑人員等特定人群,面向社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不到10%。
目前巖城各大公立醫院都設有心理咨詢門診,但大部分醫院的心理咨詢師是其他科室的醫生兼職。因為只是兼職咨詢,心理咨詢門診往往只掛牌子卻無人坐診。市第二醫院心理咨詢門診的心理咨詢師周紅說,她本來是負責辦公室工作的,因為對心理咨詢感興趣,所以考了心理咨詢師證。在日常工作中,辦公室事務繁忙,根本沒辦法在心理咨詢門診坐診。只能等有時間或有預約的時候,才去門診。
龍巖市心理咨詢師專業委員會會長徐清,是我市較早開展心理咨詢的專業心理治療師,她也是市第三醫院心理科的醫生。“其實現在的心理咨詢需求蠻大的,從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各行各業對心理援助、心理干預慢慢地重視起來。”徐清介紹,目前我市心理咨詢和醫療基礎較好且開展正常的是市三院,該院有2名心理治療師,7名心理咨詢師,還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門診,每天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坐診。為了把心理咨詢服務打造成特色服務,今年初,市三院開通了24小時公益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務隊也成立起來了,該服務隊計劃在醫院、社區、學校開展長期的心理健康知識宣教活動。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對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的需要越來越迫切。在外地大城市,除了公立醫院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外,還有不少民營心理咨詢門診。但在龍巖,這方面的服務還薄弱。記者打“114”查詢,只查到了一家私人心理咨詢門診的電話。據新羅區工商局注冊股介紹,在新羅區內登記在冊的私人心理咨詢門診目前還是空白。
人們觀念滯后也是心理咨詢服務難以推開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巖城各大公立醫院心理咨詢接診量不高,主要是因為人們的觀念比較落后,總以為去看心理醫生的就是有精神病的人,還有的人覺得看心理醫生就是和醫生閑聊,這樣也要花錢,不劃算。
“其實大部分人都有自我治愈的能力,只是很多人不懂調動心里的正面能量。心理醫生很多時候就是激發你的正面能量,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徐清認為,一個人,由心理健康變為心理疾病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加強干預,大多能夠回到正常狀態。徐清提醒說,每個人都會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常常會情緒低落、自我否定,對將來沒有信心,心理醫生的工作就是讓你盡快從傷痛中走出,把危機變成成長的契機,更好地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
(龔艷麗)
下一篇:老年人焦慮癥 心理治療不可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沒病反復上醫院者應盡早求助心理醫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