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你這是心理病,得去醫院看看”,大多數中國人聽了這話,都會淡漠地撇撇嘴,就算是心里明鏡,但是對于這種軀體生理疾病之外的“心病”,很多人仍是更多地采取諱疾忌醫的態度。那么,到底出現哪些癥狀就必須去看心理醫生呢?本期我們邀請到青醫附院精神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海萍,給大家進行一下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很多心理疾病,并非表現在情緒和心理方面,更多是通過軀體癥狀體現。”青醫附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海萍告訴記者,“我接觸過很多病人,輾轉各個科室檢查身體不適,無果而終,最后在心理科找到病因。”
王海萍介紹,心理疾病在心理方面的表現,最重要的是失眠,如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晨醒;最核心的癥狀還有情緒障礙,患者常感到情緒低落,似乎什么事也不能使自己感到快樂,心中像有一團烏云籠罩。“如果情緒低落超過兩個星期,就需要看醫生。”
軀體上的癥狀則表現多樣。“常見的有心慌、胸悶,甚至有一種瀕死感,但患者做了很多心臟檢查指標都正常,很有可能是心理疾病導致;另有消化系統病,如腹瀉、便秘,食欲減退,或者能;還有的人表現全身乏力,總出現力不從心的感覺,以前能做的事情現在不能勝任了;記憶力減退、反應慢,總覺得腦子不好使,以及注意力減退,也是焦慮或抑郁表現;還有很多患者感到肩背疼,有的白領認為那是用電腦較多導致,實際上心理疾病也會導致背疼。”
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急性期主要靠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為輔,主要預防復發。”王海萍說,心理疾病就像“心靈感冒”,患者無需有壓力,只要通過正確的治療即可康復。“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以及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是預防心理疾病的良好生活習慣。”
下一篇:心理專家介紹預防抑郁癥的5句獨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戀物癖變態心理怎么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