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疼痛是發生頻率最高,波及全身各部位最為廣泛的一種不適及痛苦的感覺。引起疼痛的原因極為復雜,各種理化因素刺激可致疼痛發生,眾多疾病可有疼痛伴隨,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誘使疼痛加重。
由精神心理因素所誘發的疼痛又稱為心因性疼痛。精神心理因素與疼痛之間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惡性反饋,即疼痛可致精神心理障礙的生成與加重,而不良的精神心理狀態又可促使疼痛加重,并使得疼痛持久且易反復。
為何不良精神心理因素會誘發與加重疼痛?目前對此尚無統一的解釋。眼下主要有兩種認識:一是認為當一個人處于焦慮、煩躁及緊張狀態時,機體的痛閾會隨之下降,致使機體對疼痛刺激極為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產生不相稱的疼痛感覺;二是認為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可通過心理—軀體機制引起局部血管收縮、內臟功能紊亂、肌肉痙攣和釋放致痛物質等而引發或加重疼痛。
其實,無論是否清楚精神心理因素與疼痛之間的關系及聯接機制,但都必須承認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緊密聯系?,F實中不少人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即某些輕微的損傷和刺激即可出現劇烈的疼痛反應,而有時較為嚴重的損傷或刺激則并不使人感到過分疼痛。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這兩種不一致的表現中大都摻合了某種精神心理因素的影響,即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可減輕或緩解疼痛,反之,不良的精神心理狀態則誘發或加重疼痛。
了解不良精神心理因素會加重疼痛的目的是:當一個人出現疼痛并伴隨不良精神心理活動及惡劣情緒時,不能單靠藥物去緩解疼痛,還必須與精神心理的調節結合起來。
通過疏導、釋放及心理治療等方法改善情緒和心理狀態,幫助建立信心和勇氣,恢復樂觀情緒,其止痛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不用或少用止痛藥物即達減輕與緩解疼痛的目的,取得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
(張麗娟)
下一篇:都市人必須學會與壓力共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看待女性的嫉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