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從歷年高考的情況看,總有許多學習很好的考生因壓力過大、不穩定、考前學習狀態不佳而導致高考失敗。臨近高考,考生和家長的心情也一天天緊張起來。本報記者專程走訪了河南省實驗中學健康教育中心的王丹蕊主任,將往年高考階段考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供調節建議,希望考生能在高考前徹底放下包袱,在考場上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案例一 “不知何時我才能告別痛苦”
小A是一名市級重點中學的高三學生,自從上了高三以后,同學們漸漸發現,原來愛說愛笑、活潑開朗的她變得少言寡語、眉頭緊鎖。“煩人”“沒意思”等字眼兒成了她的“口頭禪”。她來到輔導室對老師說:“我整天都是在焦急等待中過日子,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我的成績忽上忽下,我的心情也隨著上下起伏,我想放棄高考,可面對老師、父母一雙雙期待的眼睛,我又不能退縮。高三的學習太緊張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告別這種痛苦?高考趕快結束吧。”
剖析
小A同學的問題是在高三學生中比較常見的情緒問題。小A的情緒困惑源自對高考的認識不正確,她認為“就要參加高考了,壓力如此之重,怎么快樂得起來呀”?正是這種腦中固有的不正確觀念影響到她的情緒,情緒問題又影響到她的成績,而對成績的關注又反過來加重了她對高考的恐懼。
忠告
1、正確地看待高考。高考是我們國家選拔人才的一次分層篩選式的考試,它是對我們學習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我們展現自我、實現人生理想的一個重要機會。
2、從學家愛利斯創立的“情緒ABC理論”中我們得知:一個人是否快樂,取決于他思想中的觀念和看法。我們可以建立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學習是一種快樂和享受。”快樂不是在未來完成某件事情后的某個時刻,而是在我們現實的學習過程之中。
3、快樂常常需要困難陪襯。真正持久的內心快樂是來源于工作和學習中的快樂,有時甚至是來自一些艱難的、枯燥乏味的創造性勞動和學習中。我們要善于“苦中求樂”,要在逆境中善待自己,如果保持樂觀和自信的態度,現在就可以告別痛苦,而根本不需要等到高考后。
進入高三后,小B總是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學習,從教室到寢室兩點一線,連玩的時間都犧牲了。雖然他抱著“再不努力,我的人生就完了”的想法努力學習,但越臨近高考,他越發現自己出了問題,晚上睡不著覺,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老想睡覺。明明是剛剛做過的事情,卻總是反復考慮做過沒有,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有時也記不起來了,還總擔心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題,反復思考。
案例二 “再不努力我的人生就完了”
剖析
分析后發現,小B的這些表現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對他抱有較高的希望,希望他考上一所重點大學;另一方面,考生對自己也要求過嚴,自我施壓過大,造成了目前的這種考前焦慮狀態。因為不懂調整、放松自己,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影響了睡眠,干擾了人體的生物鐘,造成大腦功能失調,以至于出現擔心、憂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在狀態的情況。
忠告
1、淡化高考。從自我認識上進行減壓,以平常心對待高考。高考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條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古今中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也取得成功的事例舉不勝舉。不能說考不上大學人生就完了。
2、有合理的目標。自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可為自己設定一高一低兩個目標,預防焦慮的產生。然后將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再將小目標分解到每一門功課、每一天、每一個小時,認真去做就行了。
3、勞逸結合。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注意學習和休息的關系,給自己留出放松調整的時間,科學用腦,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4、學會自我放松。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深呼吸放松和冥想放松等方法,注意自我調整,減輕焦慮狀態,輕松上考場。
剖析
小C出現的問題,是很多高三學生都可能碰到的學習上的“高原反應”。高三學生經過了數月的緊張學習,身心均已疲憊,學習熱情也有所下降,各門學科的學習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即“思維定勢”,學習一時難以找到突破口,所以成績有時不升反降,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1
下一篇:理論心理學辨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格素養是教師素質的靈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