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問:我的孩子才三歲,最近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學會罵人了。嚇唬他也改不了,我很生氣,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答:一般說來,孩子兩、三歲時,正是口語迅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幼兒語言學習的范圍已經相當廣泛了。不僅喜歡聽別人說話,講故事,也喜歡自己講給別人聽,這個時期幼兒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性強,幾乎什么都要模仿。凡是接觸的好的、壞的行為,他(她)都會模仿。而此時,幼兒還沒有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念,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并不清楚,大人一句不經意的臟話,孩子會覺得好玩,說起沒完,你越制止,他(她)愈發起勁。
發現孩子罵人,侮辱人的無禮行為后,有的家長聽之任之,認為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必認真對待。有的家長卻大動肝火,破口大罵,甚至打孩子的嘴巴,認為這樣就算嚴格要求了。其實,用這種打罵方法所進行的“嚴教”,結果只能事與愿違,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改正罵臟話的缺點,而且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和感情。
孩子講臟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每一位作家長的都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需要掌握兒童的心理和特點,要有耐心,要講究方法,簡單粗暴,過分嚴厲不能解決問題,放任自流也不能達到目的。
做家長的不尊重孩子,任意打罵孩子,怎么能教育孩子去尊重別人呢?用不文明的辦法,要想培養有禮貌的孩子是難以想象的。
教育孩子不講臟活,培養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習慣,最好是在孩子第一次講臟話時,就能嚴格要求,及時教育。
首先,家長不要一聽孩子講臟話,就暴跳如雷,辟頭蓋臉地一頓訓斥。家長應該向孩子說明這種行為不好,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態度:“爸爸媽媽不喜歡說臟話的孩子,小朋友也不愿意跟這樣的孩子玩。”從正面教育孩子改變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孩子,三歲時第一次罵人,家長及時抓住這“第一次”進行教育。并陪他向被罵人去道歉。從此,這個孩子再也不罵人了。這種作法,能夠使孩子加強對自己行為的認識,使他知道,講臟話是不對的,大家都不喜歡,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會有意識地管住自己的行為。
有些家長在孩子第一次講臟話時,覺得好玩,哈哈大笑,不加制止。孩子會覺得大人是在欣賞他的表演,他就會更加起勁地重復。結果養成罵人的習慣。不論什么場合,都會寫出一連串的臟話,家長再想管,已經晚了。
怎樣使孩子改掉講臟話的不良習慣呢?這和教育孩子改正其它缺點一樣,要嚴格要求,耐心教育,注意方法。
有一位家長,在啟發孩子改正罵人的缺點時,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為被罵人想想。她問孩子:“你愛媽媽嗎?”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愛!”“要是有人罵我,你怎么辦?”“我去罵他”。“那你經常罵別人的媽媽,別人就該罵我了。”孩子被問住了,她又對孩子說:“罵別人的母親就等于罵自己的媽媽,你以后多想著別讓我挨罵,就不會隨口講臟話了。”孩子聽了這番教導,逐步改掉了罵人的缺點。
如果父母耐心說服后,孩子還有些不滿情緒,還故意講臟話,那么全家人可以采取一致行動,即有意地疏遠,不理睬他一會兒。般情況下,孩子在受到冷遇后,會感到自己的行為讓人失望、反感,會逐漸收斂。
最根本的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這方面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在家里,家庭成員之間講話都要文明禮貌,不帶臟字,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境。
如果孩子的臟話是在外面學會的,家長就要關心孩子常和什么樣的人玩耍。
為孩子選擇一個好的伙伴是十分重要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個文明禮貌的環境中,孩子就會減少一些學習粗言穢語的機會。
下一篇:不慌不忙輕松迎高考 因為我有獨家減壓秘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低齡留學生需注意的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