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年全社會對于高考的年度文化評議。當高考開出第一份語文試卷,作文題就如同揭盅前的那粒骰子,成為眾人矚目的所在。媒體請來命題專家一一道來,逐字解析;網站請來名家大家,同題競技,仿若場外的作文大賽;各種奇文妙句,也借由高考作文題的由頭,成為一次社會創作能力的集體展示。在高考的社會意涵悄然淡化,個人實現的“獨木橋”意義不斷稀釋的今天,對高考作文題的普遍關注,更像社會變遷遺留下的某種群體文化習慣,藉由它完成一次年度的溫故知新。
高考作文題也是社會對于教育思想的年度檢驗。高考,作為中國應試教育體系的總閥門,自此以下的教育安排幾乎都唯其馬首是瞻。以高考作文一題,雖不能概括中學教育的全部真相,卻無疑是教育界尤其是考試機構成果檢驗的一種理念展示,其對中學教育體系的理念索引功能,無不使全社會操心于此,又樂此不疲。因此,對高考作文題的關注,既有對于高考這一人生關口的感喟,又是對于整體教育模式的一種檢視,從中見出變動中的社會,則更是以小見大、意味深長。
2007年是恢復高考30年,有人曾將30年來的作文題一一羅列,試圖找出其中的變化。1977年的作文題《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像這樣的題目此后沒有再出現過。除了轉向以文體的多樣性進行純粹的寫作考查之外,高考作文題更多選擇以道德闡述、品格塑造、情感抒懷之類主題切入,一些題目重在考查想象力,也時有入選。待至今年,高題作文題更加多元化,也透露更加多樣的文化信息。
以5月以來牽動人心的地震災難為背景,今年全國卷1、陜西卷、北京卷小作文均以此為題,四川省命題作文《堅強》,更是認為與汶川地震有著直接的情感聯系。江西卷作文則選取去年洞庭湖鼠患為背景,意在提煉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可見高考為文,全憑凌空蹈虛的文字游戲已難勝出,對社會事務的關懷已入乎其中。當然所涉也非止于此,以18省市區作文題來看,開放多元的命題取向,即已顯出百花齊放之勢。
素質教育國內呼聲已久,以競爭選拔性主導的高考門檻,造就了應試教育的“不朽”框架。社會對高考作文的關注,是否收到了其中改善的信號,恐怕難以論斷。我們說文以載道,高考作文所載的,是青春學子涉世未深之道,而若說題以載道,載的卻是教育選拔機構對于青年教育的評估之道,以及全社會對于教育理念的關切之道。于此而言,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雖然只是一根一劃而過的教育指揮棒,卻也是全社會為之掛懷的理念指示針。
下一篇:高考考場酸甜苦辣心理變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6種方法幫你備考減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