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70%的考生大腦使用過度,而多做一些體育運動,不但能緩解緊張感,還能增加手腳的協調性,能讓考生更好地進入考試狀態。”
眼看高考將近,記者昨天從各醫院心理門診部了解到,最近醫院每天都會接待不少臨近高考的考生前來咨詢,醫生說考生大多都是反映心理緊張,害怕面對即將來臨的高考,心理壓力太大等。
考前用腦過度 不妨多做運動
心理專家認為:很多考生每每想到即將到來的高考,心就會劇烈地跳動,同時還會覺得身體不舒服,思緒煩擾,注意力難以集中。這就是典型的考前過度焦慮的癥狀。考生考前產生焦慮、緊張是一種正常現象,適度焦慮可以令人精神集中,不受外界干擾。但是倘若過度焦慮就會影響聽課和復習,還會妨礙考試時的發揮。要克服以上癥狀,不妨可以嘗試以下小策略:
1、增加運動:
每天抽一定的時間做一些有氧運動,這是緩解過度焦慮非常有效的方法,因為運動能使人體內有益的神經遞質分泌增多,這些神經遞質能緩解過度焦慮,而且能提高學習效率。
2、學會自我放松: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放松訓練是應對過度焦慮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當人體處于過度焦慮狀態時,通常會出現呼吸變淺、變快、肌肉緊繃、腦子一片空白等現象,因此,腹式呼吸、漸進性肌肉放松、引導性想象等放松訓練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經常被應用。
3、合理增加營養:
身體狀況與精神狀態是相互影響的,健康的體魄可以有效地承受一定的心理負荷,比如焦慮情緒。適當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補充一些天然營養品雞精,每天一瓶,能有效地緩解疲勞,同時降低人體內引起緊張的相關物質———皮質醇的濃度,改善過度焦慮,緩解壓力。
4、心理暗示:
對于考試的過度焦慮和緊張,教會學生運用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盡量避免消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起到緩解心理焦慮的作用。比如“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只要正常發揮就行。我這一次一定可以!”而不要說:“我不要緊張,我不能緊張。”后者就是消極暗示。當然家長可告訴孩子某些飲食對考試發揮很有好處,讓孩子接受這種暗示,從而也能起到一定的安慰劑效果。
如果考生焦慮情況十分嚴重,應當去尋求咨詢心理專家的幫助,得到相關的專業指導。
專家提醒:高考期間五大注意事項
“家長和孩子不要談論高考、考生考完后不要對題……”高考專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提醒家長考生高考期間五個注意事項。
提醒家長:家長別陪考
高考期間是否送考,應根據考生個人情況而定。有的孩子認為,家長不離左右陪著,自己底氣可以更足些,緊張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的考生獨立性較強,家長跟著,反會讓他感到壓抑不適。總之,家長在決定是否送考時,應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甚至送考人是誰,也應由孩子來“挑選”。
提醒家長:莫問答題事
家長情緒穩定通過感染、暗示等心理機制,有助于考生情緒穩定。家長情緒不穩定,心情緊張,不利于考生良好心態的建立。這兩天,家長不要和孩子談論高考的事,不要問孩子考得怎么樣。
提醒考生:午睡半小時
上午考完后,休息一會兒,吃午飯。午飯后不要馬上睡,稍微活動活動,散散步,聽聽音樂。午睡30到40分鐘即可。家長一定要提醒考生,以免考試遲到。
提醒考生:考完別對題
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對題,不與同學討論答得對還是錯。同學如果主動跟你討論,也最好婉言謝絕,這樣對雙方穩定情緒都有好處。
提醒考生:關注下一科
每科考試結束后,要及時總結經驗,調整考試對策和考試心態,以利于再戰。考得好的,要防止驕傲自滿,不要以為“高考就這樣了,沒有什么了不起”,這樣會掉以輕心,影響到以后幾門考試。考得不好也不要灰心,后頭還有好幾門呢,把后面幾門考好,比什么都重要。
下一篇:高考前如何能睡個安穩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備考必讀:別讓考生心理提前“落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