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歷史新課標》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規定:“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是每位歷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歷史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熏陶,從而達到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努力把握歷史學科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點,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思想實際來探討關于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精神飽滿、舉止大方地站在講臺前,可使學生精神為之振奮,注意力迅速集中。因此,教師應以和藹可親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言、扣人心弦的講解來創設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用一顆誠摯的愛心去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用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信任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真摯的愛,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他們在積極健康、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接受教育。
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習積極
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教育學也認為: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筆者經過教學實踐,摸索出一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1、注意導入語的設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所以,每一節課的導入語我都精心設計,爭取在每一節課的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歷史的特點是它的過去性。過去的歷史不能再現,歷史課如單憑教師的語言描繪和閱讀較抽象籠統的教材,學生是不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就能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學生對某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指導學生編排歷史小品、歷史短劇等。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再現歷史故事情節,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歷史,增強對人物的理解,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講述變成生動的自我參與。
4、利用歷史教材故事情景多、圖文并茂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使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鮮活起來,給學生描繪出一幅幅活生生的歷史畫卷等。
三、精心挖掘歷史素材,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學生意志的培養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歷史課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有成就的人物。他們有的品質優秀、人格高尚。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這些人物通過教師情真意切的描述,無一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
他們有的不怕困難、性格堅毅,如司馬遷忍受非人的痛苦著《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司馬光耗費大量心血,十九年才寫成《資治通鑒》;鑒真出生入死,六次東渡以至雙目失明,終于到達日本傳播中國文化;徐霞客長期進行艱苦的野外考察,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不退縮,成為世界上科學考察石灰巖地貌的先驅等。教師可用這些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要像他們那樣,成功時不沾沾自喜,失敗時不垂頭喪氣,堅持不懈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總之,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應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下一篇:·大學選課 自由并煩惱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生遭遇的心理沖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