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有些人常常在凌晨2~5點莫名其妙地突然醒來,同時意識很清醒。隨后便是浮想聯翩,要么回憶、要么推測一些事情、要么圍繞某個內容反復思考,總之,腦子里猶如漿糊一般。由于睡意全無,只好無奈地苦等天亮,搞得精疲力竭。那么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
抑郁癥
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一夜不睡,十夜不醒",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一晚上沒有睡好覺,往往會好幾天處于精神萎靡、混沌不振的狀態。早醒的人睡眠時間明顯不足,故第二天容易感到疲乏、混沌、心煩意亂,且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效率低下等。長期早醒的人還會出現軀體方面的不適,比如說心悸、胸悶、腰酸、腹脹等,并形成"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動"的惡性循環,讓身體的健康指數出現大幅度滑坡。
由此可見,早醒是一個關系著人們身心健康的大問題。同時,心理醫生提醒,對于一般健康的正常人來說,反復或持續早醒是抑郁的"信號兵",在提示人們已經進入抑郁狀態或抑郁發作。
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一個人如果經常反復出現早醒,同時又有情緒低落、精神不振、興趣下降、空虛無聊、悲觀消沉、注意渙散、猶豫不決、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癥狀,就應考慮可能已進入了抑郁狀態或是患了抑郁癥,需要及時到醫院接受醫生的進一步診治。
治療因抑郁引起的早醒,應該從抗抑郁入手,方能從根本上消除早醒的病根。但同時也可以聯合用一些抗焦慮藥物和催眠藥物。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但不管怎樣,嚴格地配合醫生接受正規的治療方案是治療早醒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還應在生活上注意以下幾點:
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多運動,讓煩惱隨風而去,同時促進睡眠。讀讀童話,釋放心理壓力。選擇有窗戶、白天光線明亮的房間作為臥室,因為研究表明黑暗可以加重抑郁。多微笑,放松心情,始終微笑。保持營養均衡,多吃魚、蔬菜、水果,并注意多補充水分及B族維生素。控制尼古丁、咖啡因、酒精攝入量,并學會控制和疏導擔憂、焦慮等不良情緒。還可采取光線療法,光線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當大腦中這些物質含量較低時,人們就容易瞌睡和您的伴侶多擁抱,可以舒緩神經,提高睡眠質量。放松肌肉,每天做伸展運動,或者練習練習瑜伽,調節情志。多培養一些業余愛好,多和朋友在一起,因為興趣單一或孤單可讓人感覺抑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抑郁能引起早醒外,帕金森病、癡呆、神經變性疾病以及偶然的睡眠環境改變、晝夜生物節律倒置、過度緊張、食物藥物影響等因素也容易使人們早醒。另外,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會減少,常常次日較一般人早醒,屬于正常現象。再有,半夜里因尿急而醒來解尿后,返回床上后又能很快睡著的也不屬于早醒。對此人們要加以區分辨別,切莫驚慌失措,談"抑郁"色變。
80%的失眠與心理有關
據統計,目前我國睡眠障礙患者約有3億,睡眠不良者竟高達5億人。被稱為"失眠專家"的李舜偉教授指出,在失眠人群中,有80%左右的失眠與心理、精神有關。睡前喝牛奶、熱水泡腳等固然能輔助人體更好的進入睡眠狀態,但如果失眠是由心理、精神壓力過大造成的,排除壓力,解決心理上的失眠負擔,才是正道。
那么,可以導致人們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目前,心理學界公認的有六種: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癥呢?
一、怕失眠心理
有些人經常無精打采地抱怨說:"哎,昨天晚上又沒有睡好覺,今天一點精神都沒有!"到了晚上,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讓自己"今晚什么都不想,一定要睡個好覺"。但結果事與愿違,越想睡好覺,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越擔心自己不能入睡,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失眠。
二、夢有害心理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往往不能正確看待夢,總認為夢對人體有害,夢是睡眠不佳的表現,甚至有人誤認為多夢就是失眠。這些錯誤觀念往往使人焦慮,擔心入睡后會做夢的"警戒"心理,往往影響睡眠質量。事實上,做夢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做夢有助于增強人們的記憶,并把無用的信息清理掉。夢本身對人體并無害處,有害的是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使自己產生心理負擔,由此誘發失眠。
三、自責心理
有些人對自己的行為過失感到內疚自責,在腦子里總是重演過失事件,并懊悔自己當初沒有妥善處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責懊悔情緒稍輕,到夜晚則"徘徊"在自責、懊悔的幻想與興奮中,故輾轉難眠。
四、期待心理
有些人在期待某人或做某事,或擔心睡過頭會誤事的情況下,常出現早醒。比如一位"三班倒"的網站管理員,由于在夜里12點上班,經常晚7點睡覺,但害怕遲到的心理,他睡得很不踏實,常常只能睡上1~2小時,就被驚醒,久之便成了早醒患者。另外,有些人在考試、晉升、職稱評定等重大事情前,往往也容易處于期待興奮狀態,難以入睡。
五、手足無措心理
研究表明,75%的失眠癥患者在他們失眠剛開始前經歷過一次或多次應激性事件,這些事件中最常見的是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心理問題、信任危機、缺乏社會理解和支持等。有的人受到突發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覺時也瞻前顧后、左思右想,但始終處于進退維谷、舉棋不定的焦急興奮狀態,不得安眠。
六、童年創傷心理的再現
有的人由于童年時受到喪失父母、恐嚇、重罰等創傷而感到害怕,出現了怕黑夜不能入睡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好轉。但成年期后,一旦受到某種類似兒童時期的創傷性刺激,就會使被壓抑在潛意識的童年創傷性心理反應再現,重演童年時期的失眠現象。
具體特征包括: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執、猶豫不決、完美主義、擔心焦慮;有些人甚至對偶爾幾次不眠造成的頭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等癥狀,也總是感到憂心忡忡;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缺乏自信,抗精神壓力的能力不足,遇到挫折時總習慣于自責或壓抑。在對待失眠問題上,這些人過分關注失眠的感覺和對身體的影響,過分關注周圍的環境。
當我們了解了誘發失眠的心理因素,只要及時發現和解決這些心理因素,假以時日,心因性失眠患者就一定能跳出這個怪圈,甚至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下一篇:心理探秘 心情郁悶來顆酸葡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中有姐妹不易患抑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