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抗抑郁藥物推陳出新,為抗擊“心魔”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但在用藥過程中,常會出現一些誤區,影響療效、甚至帶來毒副作用。
跟著別人用藥
看別的病友治療效果好,就跟著別人的處方吃。其實每個人對抗抑郁藥物的治療反應大不相同,性別、年齡、身體情況、病癥首發或復發、以往及目前用藥情況,甚至患者及家屬的喜好及經濟能力都會影響治療方案。所以,患者及家屬應與醫生做好溝通工作,量身訂制治療方案來保證最佳療效。
服藥缺量少頓
抗抑郁藥常在足夠劑量下服用4—6周才能見效,在8—12周內病情才能得到改善。所以服用劑量不足、漏服都會導致療效不佳,浪費時間和金錢,延誤病情。患者本人可能受病情影響無法保證這點,此時家屬應加強督促,比如上好鬧鐘,把相應劑量的藥物提前放入藥盒,每次看患者服下。
多種藥物一起服用
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抗抑郁藥并不會有相應倍數的功效,反而可能增加毒副作用產生的幾率。一般只有在足量、足程治療和換藥治療無效時才考慮聯合用藥。
一開始就大劑量服用
足量服藥并不代表使用的藥物劑量在全程中都是一定的,相反,服藥劑量應逐漸增加,這樣可以減少,也可避免患者對服藥的抗拒。
緩解后馬上停藥
抑郁癥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突然停用抗抑郁藥易導致抑郁反復,病情加重。其次,突然停用抗抑郁藥易產生撤藥反應,如頭痛、睡眠障礙、惡心、易激怒等。所以,在急性期治療后,還應保證鞏固期、維持期兩個階段的治療。
下一篇:治療抑郁癥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抑郁用藥須慎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