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六原則
關鍵詞: 老年人 心理 保健
第一是自知之明原則。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即完整、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長處、短處。這是自我意識良好的體現,也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原則。
第二是接受自己的原則。此原則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不討厭自己,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優點;不苛求自己,理智地原諒自己的錯誤等等。
第三是幸福感體驗原則。幸福感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情感體驗,幸福感的體驗會抑制自己對現實處境的不滿,從而避免心里煩惱、苦悶、焦慮等。
第四是實踐勞動的原則。勞動可以開發自身的潛能,可以擺脫對自己的過分關注和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可使人保持與現實的聯系,因此,此原則對心理保健有積極意義。
第五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原則。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消除孤獨感和隔離感,可以提高自我價值感,可以贏得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形成互相關心幫助的格局,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第六是尋求幫助原則。個人的自助能力和自我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通過尋求幫助,特別是專業人員的幫助,可以解決自己的能力難以控制、難以客觀認識的問題。這種尋求幫助是情緒成熟,追求生活質量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