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人都想不通生命如此美好,為什么很多人要選擇自殺呢?也許他們有許多壓力和無奈,但是每個人都有困境的,自殺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啊。也許有的人認為是他們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或困境一時想不開才自殺的。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其實百分之九十的自殺者都存在著心理疾病,有時并不是他們真的想死。那么自殺者存在著那些心理疾病呢?我們該如何幫助那些想要自殺的人們的?
1、抑郁癥的病根是自律神經系統紊亂。
人的神經系統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個系統,是自律神經系統,它維持著內臟器官的活動 自律神經系統又分功能相反的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在上一級中樞的控制和指揮下,它們是極其協調、統一的,讓人的心跳、血壓既不快、不高,也不低、不慢。而一旦需要時,如做強體力活動時或遇到緊張壓力時,心功能需要加強、血流量需要加大時,交感的活動上升到主導地位,這樣心跳加快了,血流加快了;當事件結束后,交感的張力下降,副交感活動上升,一切又恢復了平衡,讓人進入放松的狀態。一個好的放松的狀態,對人的健康而言是一種最佳狀態,被稱作“內穩態”。
2、兩個中樞是緊鄰
壓力的產生,是自律神經失衡的生理學基礎。持續的壓力,會在壓力事件解除后,讓交感神經仍繼續興奮著,副交感神經卻興奮不起來,自律神經系統紊亂了!自律神經也有中樞,其中樞在中腦,而情緒中樞也在中腦,兩者是緊鄰,自律神經紊亂了,殃及鄰居,情緒中樞隨之紊亂,讓人患上心理毛病,如抑郁癥、焦慮癥等?,F代人生活步調太快,很多人“忘了”放松,長久處于壓力下,變成慢性壓力,新壓力又不斷出現,久而久之,自律神經很可能失調,而讓人煩躁抑郁。
3、大腦中裝著“調節器”
哪些人的自律神經更容易紊亂?人更容易憂郁、焦慮?這可以從大腦里裝的“情緒調節器”的類型上看出來。心理學家發現“調節器”大致有5種類型,因此他們將人分成5種性格:外向性、神經質、盡責性、隨和性和開放性。 外向性:在人的中腦,有一套結構,叫“獎賞中心”,當它接到某種信息刺激后,會分泌神經遞質多巴胺,讓人感到幸福快樂。性格外向的人的大腦,有著較大的“獎賞中心”結構,遇到一點刺激,獎賞系統就會快速響應,所以外向性性格的人是個樂天派,別人不感到多么快樂的事,他們都會快樂。神經質:杏仁核位于情緒中樞——邊緣系統上。神經質的人受到痛苦的刺激時,杏仁核的興奮程度,要遠高于其他的人。研究發現,杏仁核越大,一個人神經質的程度越高。當事情向危險或威脅轉化時,高度神經質的人就會變得很焦慮或者緊張,而那些不屬于這種性格的人,卻不太受影響。盡責性:這種人格特征的人嚴格按照計劃或原則辦事。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大腦右前額皮質”的活動,較其他人要高。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幫助想要自殺的人或者有自殺傾向的人呢?讓他們多聽聽音樂,多看看美麗的東西,有的時候人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所感到的某種情緒,其實并不是生活中產生的那種真正意思上的情緒,而是一種能夠讓人感受到平靜、舒心的情緒的體驗。也就是說,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合適的音樂能夠從內心深處改變他們。
相關閱讀:那些自殺人群有哪些前兆
下一篇:家長必看!孩子自殺前的征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類易產生自殺傾向的人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