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兒孫過度溺愛的危害是什么?因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很多的父母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所以很多孩子的一切起居教育問題都全交給了爺爺奶奶,可是老人們對孩子一般都容易過分的溺愛,這樣的行為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
(1)溺愛是心理健康的大敵
孩子需要家長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但是溺愛卻成了家庭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尤其是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孩子。由于受到過度溺愛,使還在犯錯時沒有得到適當的批評,不能明白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2)過度溺愛,孩子會缺乏愛心
家長對兒孫的愛是應該的,但這種愛如果過了頭,就會變味,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很容易培養出不懂事、缺乏愛心的孩子。過度溺愛的孩子,不能夠正確理解父母的愛,一味以自我為中心,就勢必變得自私冷漠、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關心他人。這樣的孩子連基本的愛心和孝心都沒有,滿腦子裝的全是自我,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
一個人不僅應該得到愛,更應該把愛回饋給別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接受周圍人對他的愛,社會對他的愛,同時叉要把這種愛傳播給更多的人的一個過程,這樣他才能有一種幸福的體驗。但是過度溺愛的孩子沒有獲得愛別人、愛社會、愛這個世界的幸福體驗,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3)過度溺愛使孩子價值觀產生混亂
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熏陶,那他在走向社會之后,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因為他一直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他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然后他就會覺得他不需要這些正確的價值觀,他覺得自己滿足就可以了。這樣的孩子,他對很多問題,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長輩,對孩子的溺愛甚至可以毫無原則,孩子罵他們打他們反而覺得快樂。奶奶說:“寶寶,去打你爺爺一下。”爺爺說:“寶寶,你看你奶奶那個老糊涂,經常做錯事。”這樣的老人塑造不了孩子先進、健全的人格,會讓孩子變得任性無知,而且這種替代使孩子對父母的親情產生了誤解。
通過這些內容介紹,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爺爺奶奶過分的寵愛兒孫,那么對于他的心理健康就會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而且對他們的性格塑造也會帶來反作用,所以希望在照顧孩子中,大人們都能夠注重健康科學的方法。
推薦閱讀:五個壞習慣影響寶寶成長
下一篇:孩子有委屈情緒怎么釋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怎樣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