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精神藥物是治療精神疾病的,但近年來發現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了新的強迫癥狀,大多數為精神分裂癥病人,原來并未發現強迫癥狀,經過藥物治療后精神癥狀顯著好轉,但卻出現了麻煩的強迫癥狀,這究竟是疾病誤診了呢,還是藥物所引起,常常引起醫生及病家的困惑。這種情況過去在應用傳統的抗精神病藥(指老一代的抗精神病藥)過程中也偶有出現,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特別引起關注的應該說是廣泛使用氯氮平之后,氯氮平已廣泛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顯著,藥價便宜,但近年來不斷有報道,認為氯氮平可引起強迫癥狀,其實這是一種藥物引起的精神不良反應。那么,如何確認這些強迫癥狀的出現是由于氯氮平引起的呢?好多臨床醫生已做過試驗,筆者也有同樣體會,這類病人往往是氯氮平治療劑量較大,當把治療劑量適當減少時,強迫癥狀會有一定好轉;如果為了反證,再把劑量加上去,強迫癥狀又會顯得明顯起來。有的病人直到氯氮平完全撤除之后,強迫癥狀也逐漸消失,這些臨床觀察有理由認定這些病人的強迫癥狀出現是與氯氮平有關的。那么,氯氮平為什么會引起強迫癥狀呢?機制尚未闡明,有許多學者認為與氯氮平對5—羥色胺受體的阻斷作用有關。這類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都比較棘手,后面將會詳細討論。
把氯氮平作為引起藥源性強迫癥狀惟一“嫌疑犯”的認識是不公平的,因為很多傳統性抗精神病藥也有引起強迫癥狀的報道,即使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如奧氮平(再普樂)、利培酮(維思通)等也可引起。筆者曾會診過一例精神分裂癥病人,奧氮平的每日劑量為25毫克,病人除了精神分裂癥癥狀之外,還伴有明顯強迫癥狀,筆者建議減少奧氮平劑量,強迫癥狀就很快減輕許多,這可能是與奧氮平的化學結構同氯氮平相近有關。
下一篇:強迫行為的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正確的護理強迫癥患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