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四
解決矛盾的關鍵在于家庭和學校、父母和教師正確的教育和引導。首先要求學生的家長和教師,對少男少女的要有個正確的認識。尋求友誼是少男少女普遍性的特征,是由生理和發展而引發的一種既合“情”又合“理”的現象。因此,不能把少男少女稍有接觸或接觸頻繁,就說他們在搞對象,更不能嘲之為亂搞和作風不正派。
學家認為,是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他們說,一般在12歲到14歲學生開始步入青年期,這是學生性的成熟期。第二性征出現促使了學生的巨變,尋求友誼和接近異性的欲望在萌芽、在發展,應該說是可喜可賀之事。教師和家長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
對學生中出現的意識和行為,家長和教師一要表示理解,不能用蔑視的口吻講話。二要為學生保守心靈的“秘密”。學生的不大怕教師知道,倒是怕家長知道。為了教育效果,不宜“擴散”。老師要為學生“保密”。如果需請家長配合教育,也只能正面地向家長介紹中小學生普遍的情況和問題。三要防止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千萬不能針對某學生問題進行班級討論。四要尊重學生人格,不能厭棄和歧視有意識和行為的學生,不能采取“孤立”政策對學生施加壓力。“孤立”的結果會使學生更加感到上的“孤寂”,從而,需要尋求更多的慰藉,使的雙方結合更加緊密,原本不明朗的關系,可能明朗和公開化,并以一種十分頑強的方式抵抗著教師和家長所施加的壓力。其結果是激起學生的逆返和強烈的對立情緒,不利于教育。
五
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家長和教師要了解研究學生。學生意識一旦產生總要在上反映出來的。國外學家說,這時的女孩喜歡打扮,男生突然愛整潔,注意起外表美,男生在女生面前表現得特別好;他們愿意接近異性又有點害羞,上課時思想不集中,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會突然變得沉靜,豁達的人會變得古怪;兩人電話、通信往來頻繁,對集體,特別對同性朋友的交往趨于冷淡。
教師和家長要善于分析研究學生動態,找出它的規律性。比如,俄羅斯發現七、八年級學生,美國和日本發現初中二、三年級學生的者,多半是好學生。男生往往是比較高大的、強健的、正直的優等生。
下一篇: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啟動“青春自護遠離網癮行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大學生的“創業”神話:啃掉親友8千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